《活着》观后感

作者: 以乐天下 | 来源:发表于2019-07-28 20:06 被阅读3次

2019/7/29              星期日                  晴

我也没想到,仅仅过了一天,我就把《活着》的电影版翻出来看完了。

刚看完小说,然后就去看影视版,很难不把相关情节心里做一个比较,结论就是各有各的好。国师已经几乎做到神还原了,这部被称为国师的巅峰之作一点不夸张。

看完后,刚好接到周大人的电话,大人问看的怎么样,心里有没有觉得很难受?我回道,其实没有。因为一方面是原著打底,很多情节我已经心中有数了;另一方面,国师解决了我昨天最后那个困惑,可能他也觉得这个故事没有必要一悲到底。所以导演对一家人的悲剧,也只拍到凤霞意外去世。故事到这里,观众已经能感受到活着的力量。谢谢导演最后给这部电影留下了一抹暖色。

观影的过程中,由于刚读完原著,我很难不把影版跟原著做多处对此,尤其是有两处改动大的地方。我也试着在这揣度下导演改动的意图。

1.有庆之死。

原著里的有庆,安安稳稳活到小学四五年级,才因为一个意外送了命。影版里,把小有庆的生命定格在了五六岁。我个人觉得这样改编的目的有两点:一是有庆十几岁之前的戏份太多,包括喂羊跑步等,导演限于篇幅没办法完全展开去呈现,影视化改编就必须有有所取舍。二是原著里有庆的死法更残酷,更讽刺,可能出于尺度原因改成了现在的版本。艺术的妥协。

2.凤霞之死。

这一part我更喜欢导演的处理,比原著高明不少。原著里这场我看了两遍,因为搞不清这是什么个叙事花招,医生第一次跟福贵二喜说救大还是救小,选择了救大。医生又说母子平安,两人才放下心来。没几分钟又说大出血,最后没救回来。

影版里导演对于时代背景做了不少铺垫,县医院只剩下几个小大夫。好不容易福贵他们找回来个有真本领的,原本可以救下凤霞一命的大夫。又因为福贵给人吃多了馒头喝多了水整个人瘫了,最后没出上力。众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凤霞死去。

这一段改编首先情节更合理,比原著没有的很多讽刺效果也都出来了。

影版为什么看着不那么悲情?因为他很好的做到了我昨天所言的时间的力量,活着的力量。甚至有几场戏让人能觉到福贵运气挺好的,几次死里逃生,身边人都爱着他。

最后夸一夸葛优,演技这个词我原本不太懂,但是葛优片中有一场戏一句台词我直接快看哭了,“走的时候还能叫爹呢,怎么回来就叫不上了”。小人物的悲情,无奈全出来了感染力极强。

相关文章

  • 《活着》---读后感

    《活着》-观后感 活着,看似容易,实则很难,常言道:好死不如赖活着。活着,就有希望;人死如灯灭,人死了,一切就终结...

  • 忍受命运,平凡而伟大

    忍受命运,平凡而伟大 -------《活着》 观后感初看这本书,我以为会教我生...

  • 文章的热来自何方

    我最近发现自己的一篇文章阅读量特别大,2万多。就是电影《好好活着》的观后感那篇。 这篇观后感的出炉,其实是这样的:...

  • 《活着》观后感

    人在风光的时候,总会得意忘形。仿佛世间最繁华的一切,都只在自己那小小的眼珠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活着》观后感

    自高三以来就没有好好的看过电影了,上次看的电影已经记不得什么时候了,但是我想我是喜欢看电影的,喜欢通过电影来看这...

  • 《活着》观后感

    电影主要讲述中国旧社会的富贵少爷“福贵”的悲惨人生,故事以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为线索,命运看似不经意,却又念念有词。 ...

  • 《活着》观后感

    固然了解人世的悲惨。 但决没发现活着的真谛。 富有富的日子,穷有穷的活法。 自古是救急不救穷, 这钱,你得自个挣。...

  • 《活着》观后感

    第一次让我觉得自己不受控制 第一次觉得一本书真正的影响我 第一次觉得情绪低落到极点 我不知道这本书又怎样的魅力 将...

  • 活着 观后感

    余华写的《活着》我在看这边的这本书的时候真的是觉得非常震撼。主人公叫徐福贵他身边的人一个一个死去,但他还是很坚强的...

  • 活着 观后感

    仿佛是上天跟福贵开玩笑一样,一步一步夺走了福贵很多东西,一开始的福贵啊还是比较愚蠢的,只知道赌钱,慢慢地到后来家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着》观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gnp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