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81935/706c98bf8044ccd1.jpg)
金庸的小说《侠客行》中的主人公石破天有着奇幻般的经历,原本是小乞丐的他机缘巧合下得到了“少林罗汉伏魔功”与“太玄经”的图谱,更是在“被陷害”之下绝处逢生打通了经脉从而掌握了这两种内功,在这两种强劲的内功护体之下,石破天又掌握了多种武功招数,如丁当教给他的“18路擒拿手”,史婆婆教他的“金乌刀法”,他在观摩白万剑和师兄弟切磋雪山派剑法时,学会的“雪山派剑法”,丁不四教他的“丁氏拳法”。这些武功招式都是在石破天经历了各种巧合之下“野蛮”吸收的,他吸收了这些招式使他成为了一个杂家,但实际上他却不能将这些招式真正的融会贯通,比如:石破天在学会了“金乌刀法”后,第一次使用时便是和白万剑联手对抗丁不三和丁不四,由于“金乌刀法”和“雪山剑法”的优势互补,所以发挥出了巨大威力,但后来石破天在单独对抗白万剑时,他的“金乌刀法”便只能按照套路一招一招地使用,一点灵活变通没有,幸好在深厚的内功帮助之下,才逼迫得白万剑无法近身。使用“雪山剑法”时同样如此,几乎招招都存在破绽,而对于轻功而言,石破天只知道胡乱地“跳跃”,落地时经常摔的四仰八叉。
石破天真正把他所学的武功融会贯通还是在别人的指点之后,比如轻功是在阿秀教他如何调息之后运用自如的,“雪山剑法”等招式是在石清与闵柔夫妇指点后才掌握招式精髓的,而在“高人”的指点后,石破天终于对武功理念的理解有了很大的进步,以至后期他再次观看丁不四与别人交手过程中,丁不四在使用“丁氏拳法”时,石破天终于明白了丁不四使用每一招的意义与作用。
我很佩服金庸老爷子,因为他在塑造石破天这个角色的成长之路时,你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的个人成长很契合石破天的成长路径,其实这反映出的是金庸对生活的把握,而把此反映在小说中的人物行为上,在读者读来,真是惊叹金庸的高明啊!
那么我们在读金庸老爷子所塑造的石破天的武功所取得的突破过程时,能看出什么样的个人成长路径呢?
写小说就是写现实,读小说也是读现实,石破天这个人物从对武功一窍不通到身怀盖世武功,这个过程经历了几个阶段,掌握内功—吸收各种武功招式—经人点拨融汇武功套路,其中他所掌握的内功是基础,是核心,在此之上,即便武功招式掌握不熟,他仍能靠深厚的内功弥补武功招式的“劣势”,这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前段时间有篇文章,主要分析的是微信大咖“李叫兽”的成名逻辑,文章作者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你也能看“李叫兽”所看的那些书,那么你能成就“李叫兽”现在取得的成绩吗?作者直接给出答案——不能!为什么?因为你只看到了“李叫兽”取得成功的表象,但是核心却没有看到,他成功的核心是什么?是对人性和人们心理的掌握,这是“李叫兽”的文章受人追捧的关键之处!这就好比石破天的“少林罗汉伏魔功”及“太玄经”所起到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两项作为根基,他所掌握的那些张牙舞爪的招式根本救不了他自己,这也就是那篇文章的作者说的:如果你只知道看书,背知识点,而没有核心的“内功”做支撑,你仍然影响不了太多人!同样的道理“李叫兽”在文章中也同样表达过:为什么上学时,所有人看的都是同一本书,但成绩却有好有坏呢?其实对知识的转化是学知识的核心,而书本只是辅助手段而已!
所以,石破天的成长之路给我们的第一个思路是:要想成为“高手”,核心的“内功”才是关键,招式只是辅助而已。
石破天的成长之路给我们的第二个思路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点悟!名师点悟的重要性真是太关键了,石破天掌握了“少林罗汉伏魔功”,学会了各种武学招式,成为了一个杂家,但是如何去使用这些招式却是必然要面临的,而对于怎样能够融会贯通这些招式使其发挥出巨大威力是一定要进行思考的,此时,名师的点拨方能迅速缩短自己的成长路径,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公众号“新生大学”里的很多文章作者所提到的:他们都是受益于《把时间当朋友》的作者李笑来的文字,然后加入到了李笑来所创办的“新生大学”公众号中,继续受李笑来老师的点拨,而这些作者不止一次地表达了他们的困惑是如何在李笑来老师的点拨之下“开悟”的。
类似的还有很多,比如一些企业做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找到咨询公司以拨开云雾见青天;比如马云创办的“湖畔大学”,参与的学员都是已经取得成就的企业家,他们积极参与,除了想和阿里巴巴战略合作以外,学到面对问题时的思考方式也是他们急需的;再比如畅销书《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专程来到中国,跟中国的国学大师南怀瑾来拜师学艺;再比如面对互联网转型,传统企业的高层领导总是组团去新型互联网企业“学艺”,不仅仅是升级自己的思维,也是把自己在书本上或课程上学到的新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
这些无一不是体现出“高人”指点的重要性,它能帮助我们打破思维的桎梏,遇到困难时找到方法方式,也能更好地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建造得更成体系,更成系统。
结语:一个人如何快速有效的成长?金庸笔下的“石破天”带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一是凡事要抓核心,让“招式”作为辅助;二是注重“名师”对自己的点拨,要善于发现身边能够借力的“导师”,他们的点拨将会无比金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