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呵呵,时间过得很快,如惊鸿一瞥,就把2017年瞥过去了。回首这过去的365天啊,真正是,简书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因为生活中除了必须的事情,诸如一日三餐,该尽的责任,比如扶老携幼等,再有的,就是一头扎进简书林里,有时也写写写,不分昼夜,所以才有了我到今天为止的第238篇文章。哈,看来离二百五还差些。当然其中的100篇是在2016年完成的。
不过盘点盘点一些数字,用我们语言翻译主编的话说,真是羞愧至死。更有甚者,我还完全没有“好报战友”——2017年跑完2500公里及获得全马冠军的木棉橡树的觉悟,她前几天写了一篇检讨书,深刻反省了自己的疏懒。这样一看,她在天上,我在地下,差距啊!要知道2500公里是用时间和脚步丈量出来的。
可虽说我自己的疏懒已深入骨髓,我内心还是选择原谅自己,我已经没有心力去拼搏了,即使是在写作这件事上,好吧,我承认自己耐力不够,才华捉襟见肘。不过我还是这只尚未停下脚步的小乌龟,所以仍要给自己点个赞。

今天是2017年的最后一天,记得在2017年的第一天我用英语写下了一篇《新年计划》(《New Year Resolutions》),现在回顾一下,还算完成了大半吧,数量上应该及格了。我有自知之明或者对自己比较了解,我在计划里没有定下一个明确的写作数字,大约在第一天已经知道最后的结果吧。
上半年,延续了2016的惯性,保持了较好的写作频率,到下半年完了,一下子如同老牛上树,拖不动了,十天半月才写出一篇文章,这可如何是好。多亏了我的好读者,难得的读者,令我感动的读者,依然和着我的节奏来阅读来鼓励我,真的感激不尽。
于是搜肠刮肚地,也战战兢兢地分类列一下“成绩单”:
1、双语文章四篇,其中共享单车那篇不错(双语原创|My first Mobike riding——my view on Internet economy)。这里要感谢我的牛人好友,身在比利时的Vero给了我很多帮助,在英语的词句方面指出了我的很多问题,也更多地鼓励我,我想未来还是会再尝试用英语写作。
2、书评/影评/人物十三篇,比较满意的是《你是那一束孤寂的焰火,却温暖着我》、《如果碰到这样的男人,就嫁了吧——读《暖食》有感》、《村上,让我忧伤不已》。
3、散文随笔有四十六篇,其中包含香港和台湾的主题十三篇,也有一些自我感觉可圈可点的,比如,《凌晨两点,深夜无眠》、《冬雨》。其中香港主题的几篇有香港的读者点赞留言,说有很好的角度,描述细致让他们感动,说一个外地人都能如此地用心,所以我也感动。如《港岛寄情之三——兰桂坊》、《港岛寄情之九——难忘Betty》。每次我都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好好写,要对得起他们的一片心和他们的时间,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读者。还有抒发对生活的城市的热爱,如《春日悠悠,梧桐飘飘,我的城市如歌——情陷上海》。散文是我最愿意写的文体,因为生活中的点滴感动、感悟和感恩,都能写出来。

4、翻译文章(英译中)三十四篇,主要来自《纽约客》,少量来自《纽约时报》、《卫报》和《经济学人》等,文章大部分以文化艺术评论为主,如《译文|《纽约客》死亡之诗》、《译文|《纽约客》辛西娅 · 尼克松的电影“艾米莉的事”》。还有一些医学方面的文章,非研究性而是探讨社会性及人文性。随着翻译文章的增加,同时也提高了一点自信,尤其自己认为比较好的文章就想翻译出来和大家分享。结果却有些沮丧,感觉就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读者寥寥。可能读者爱读原创文章,翻译犹如二道贩子,而且尤不能考证我这个贩子究竟水准如何,读者大致便失了兴趣。但是本贩子乐此不彼。
无论如何,上面提到的这些国外报刊,是很有深度的,里面的文章很值得读,对于喜欢读原版的读者来说,都是很好的选择。
5、剩下的文章写些怀念母亲的,《【谈写作征文】母亲的小花园——玫瑰的余香仍在》,还有杂文类的等大约三十多篇,《僧侣的姿态》、《现在明白了,我们为什么情怀不再》,这些都是自己比较满意的。
列一下以上“产品”,从市场经济来看,都是“滞销品”,无人问津的多。由此看来,我是个不折不扣的“自嗨”型作者。因为不止一次听到,现在写作要变现,一要抓眼球(眼球经济嘛),二要抓痛点(即对读者有用的),三要抓热点(大众兴趣关注点)。说来也是惭愧,一条也搭不上,缺少大众读者是当然的。而我亦顽愚不化,坚持只管自己写,不理会他人,自己想写、想表达的是第一位,且通常我自己觉得有用,思想也好,感悟也罢,有些是有道理的,你读不读我也无所谓,所以我从不推销产品,保持着“文人的清高”。
记得有一篇《披头士,晚了,可是人生何处不相逢》被深圳的读者、80后的石韧点赞,并因为读者太少而替我叫冤,我反而安慰他。其实能写就是幸福了,而且我也顺利度过了焦虑期,不再为任何数字牵挂。
我自四、五月份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以来,除了很好很支持我的朋友和一个同学群外,没有刻意在群里谈起自己的公众号。下半年文章写得少,但写得非常认真,很花时间,有个别极少的读者认可、鼓励、支持我,令我十分感动,公号九十来篇文章(与简书同步)有两千多元的赞赏。所以我想要以自己优美的文笔,高尚的立意,感人的真情和深刻的感悟去回馈我微小的读者群。我虽非视金钱如粪土,但也绝不会有饿死的担忧,大笑的脸蛋依然是我的招牌,赤子之心依然在怀中。

十一月七日,与我而言是值得感动的,我被简书评为优秀人文作者,简书运营官圆十二给我发了简信告知了这个消息。我对自己说,你的努力还是被人看到了,要加油,要不断求进步。我知道也许在简书里,相比签约作者等等的荣誉,我这个算不得什么,但是我更愿意把它当成是我写作的又一个新起点,我要走更远的路。好友为了鼓励我继续写作,她谐谑地称我的写作“童子功”还在,慢慢来。我觉得功夫还是次要,心中有爱才最重要。
今年的第二个计划是做个更好的志愿者,实在也挺惭愧,虽然我并没有列出数字来,其实也是有衡量标准的,只是我的师兄们一直在帮助我、关心我,他们才是发大心的菩萨,所以我一直被温暖包围着,我为自己是团队的一员感到由衷的自豪和喜悦,让我对人生充满感恩。
再过几个小时就是新的一年了,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想自己的2018一如涓涓细流,不会波澜壮阔,这又何妨。有爱滋润心田,是一个普通的2018,也许会是一个天长地久的记忆,更是人生中坚实的一步。
与亲爱的读者、师友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