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讲师金正昆说过:会聆听的人,也能获得别人的聆听,学会换位思考,要善于聆听。这句话,说得简单,不过就是多听取别人想法而已,然而真正让我参透这句话,却是在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 ...
我的孩子就读于北京市海淀区XX小学,她是个乖巧而文静的女孩,和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文静性格的人大都又是胆怯而敏感的,可是,在当时整日忙于工作的我们,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某些心理与情绪,当然更是少于和孩子交流,内心一直固执地认为:她只是个一年级的小孩子,只要每天安排好她的作业,让她吃饱穿暖就足矣了。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妈妈,今天王贯 ’打’ 我了!老师狠狠地批评他了!”放学路上,车里的后视镜里露出一张得意的小脸儿。“什么?怎么回事!你和妈妈说说。”我一改常态,迅速关掉车内收音机,针对“打人”这种事儿,我想脾气再好的妈妈也是无法冷静的,况且我知道那个叫王贯的学生在班里一直以“淘气大王”冠名呢! “我下课正和同学玩呢,他就冲我这边跑过来......然后跑着跑着就不小心“碰”了我一下,我讨厌他,就哭着告诉老师去了... ...” 她边回忆边断续地讲给我听,当孩子将“打”一下子变成了“碰”时,我悬着的心竟轻松了些,由于我不能够详细而完整地了解学校发生的这件事,所以,车子一开到家,我便迅速拨通了班主任老师的电话。说我是强烈的母性保护意识也好,说我是不想因自己的孩子的敏感而累及他人也罢,总之电话在没有酝酿半点情绪的状态下接通了......
电话另一头是一个清脆而温暖的声音:“您好,妍妍妈妈,实在抱歉,今天班里... ...孩子情绪好些了没?”显然,老师也相信了是我的孩子被“打”了,而非仅仅是被碰了一下,我开始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如实地将自己孩子叙述的整个“事件”过程讲给了班主任老师听,老师开始有些吃惊,我想她应该也会很诧异我的“报告”吧!哪有家长,不偏心自己的孩子的呢?话虽这么说,可是,在传统教育家庭里长大的我,总想能够问心无愧。同样,我也认为,老师只是孩子暂时的老师,而父母却是孩子一生的父母,我要让孩子时刻懂得什么是对与错,什么是计较与包容。
微博名人和菜头说过,最好的沟通方式就是和善的语气和坚定的态度。而我接下来也和自己的仅仅七岁的孩子进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长谈。我聆听她的小小的内心的依然幼稚的想法,她聆听我的有如师长般地谆谆教诲……
我以为这件事随着太阳的落山,也随之过去了,没有想到地是,第二天同样是在放学后的时间,我接到了班主任老师的打来电话,“妍妍妈妈,谢谢您昨天的电话,今天妍妍也过来找我和我说了一遍昨天的情况,并向我道歉,她居然主动要求和王贯做好朋友呢。其实这件事,我应该负很大一部分责任,我对待这件事有些片面了,没有仔细听或者说是完整地分析两个孩子的情况,就草草的‘结案’了,狠狠地批评了貌似强势的孩子,真的是错了 。不过,我今天也对王贯同学做了检讨,虽然这孩子平时总是大大咧咧,满不在乎,但在我和他道歉之后,我真的感觉到孩子的眼睛都亮了… …”
过了很久以后,我偶然在班主任老师的博客里,看到她写了这样一段话:“虽然很少有哪位老师是主动去伤害学生,但是,当伤害在无意间不可避免地出现时,老师的心态和做法将再一次地影响到学生。我们是将错就错呢?还是该去聆听她们,然后知错就改呢?那么我的体会是,伤了学生,也必然是伤了老师自己,而快乐学生,其实也是快乐了老师自己!”
教育,从来都是老师,家长,孩子这三方的默契配合,而聆听,则是一朵盛开在我们每个人心房里的花朵,只有用爱浇灌,用心陪伴,才能实现我们最初的宿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