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想上京,但因为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加上带的口粮不够,还没等见到山那边的太阳,就迷失在山里晕倒了。
书生晕倒的这座山叫招摇山,紧邻西海,山上生有许多常绿阔叶乔木,高可达十多米,其树冠覆盖颇广,根系发达深长,常人谓之“桂树”。
书生就这样在桂树下昏睡了几日。
直到,一个姑娘救醒了他。
书生:姑娘恩情,在下铭记于心。
姑娘:铭记于心又有何用?
书生:自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姑娘:我要你报甚?不过举手之劳,你且多待几日,与我作伴即可。
书生看了看散在地上的书箱,没有拒绝。
书生想要上京赶考衣锦还乡。姑娘用手指轻轻将叶上的露珠拨到竹筒上:何必呢,凡尘荣华皆是浮云。
书生:本来明日还想陪你去西海岸边看日出的… …
姑娘:这个,孔子云,不义而富且贵,于其如浮云。所以还是要视情况而定的,若你有不得不为的理由,我自不能做多阻碍。
书生:姑娘真是深明大义,受在下一拜!
书生就这样,一边陪伴着姑娘,一边熟读书简。
路程伊始,书生为抄近道方踏上这招摇山。
先前还多番犹豫。根据村民们对招摇山的描述,此山多妖多怪,夜里异光灼灼,时不时还有歇斯底里的兽叫声。
但自来了之后,招摇山上一片宁静,除了姑娘时而闹腾,纠缠着不让他看书之外,无任何异常。
姑娘:昨天的日出真是太美了!
书生:… …
姑娘:喂!你们读书人会怎么形容这样美的日出呢。
书生: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
姑娘:真是好诗!
书生今年二十刚出头,正是最好的年纪。书生有时候会想,若自此隐退于林,就这样与姑娘相伴厮守,每日晨起,采露,读书,共食,时而吵吵嘴,与她逗乐,岂不快哉?
可是不行!
在很多年以前,少年还是个小少年的时候,父辈商贾,家境殷实,打小儿乐善好施,救乡扶邻。后家道中落,霎时间家破人亡,空留孤寡留世,日子好不难过!
姑娘问过书生:若我留你多待时日,你作何打算?
书生沉默了一会儿:那就多待几日。
姑娘又问:若是不让走了呢?
书生:我有要事在身,不可长留。
姑娘:我若是强留呢?
书生:脚在我身上,自然是想走便走。
姑娘:那我就把你的双脚砍断,再将你绑在身上,让你哪儿也去不了。
书生:那我便是爬,也要爬出去。
书生之所以要上京赶考,是因为相依为命的老母亲被当地县令冤枉处死,书生想衣锦还乡,一是为了惩治县令为母报仇,二是想接替徇私枉法的父母官,真心为老百姓做点好事儿。
可是这些,姑娘不知。
距离开考的日子很近了,书生找到姑娘。
书生:时间到了… …
姑娘:你要走?
书生:是。
没等姑娘的泪落下,书生就背起书箱走了。
招摇山太大了,桂树之下还蕴藏着许多金属矿产和玉石。但书生一心上京,并未注意。
奇怪的是,玉石竟然跟着书生跑,书生每歇脚处金光闪闪。
即便如此,书生没有拾捡任何。
这次一走,大概再也见不到她了。
书生想姑娘了。
最后,书生还是走出了招摇山。
村落里又开始流传招摇邪山的传说。每在日出时,山上兽鸣迭起,西海岸边光芒刺目,常人难以靠近。
书生路过山村,还尝与人争辩,说招摇山不邪,说招摇山上还住有人家。
他没说,他曾和山上的姑娘朝夕相处过。
因为这种无定论的争辩,书生的上京路分外艰难,没有人家愿意施舍饭菜。
书生饥寒交迫,在一间破草庙里避雨,开考日越来越近了,他还未踏进城门口。
他忽然想起姑娘嘟着嘴说的那句“我若是强留呢?”。
书生掖了掖旧衣,调了个更舒适的姿势开始想姑娘。想她坐在西海岸边的背影,想她冲他笑,想她大喊着抢走他的书简。
想到这些,他忍不住笑了。
屋外雨声淅沥淅沥,突然夹杂了一句:后悔了吗?
书生目瞪口呆。姑娘带着眼泪冲他喊:如果真把你的双脚砍断,你还走不走了?
书生笑笑:那就不走了。
姑娘跑上前抱住他,泪语凝噎。
没一会儿,屋外雨停了。
看着怀里哭睡过去的姑娘,书生忍着僵麻的手臂。
要不就此别过吧。
书生轻声说:这一生,注定要负你。
书生:恕我无情,下辈子定赔于你。
书生将姑娘轻放下,挎上书箱走出庙门。
却见姑娘背立于庙门口,书生大惊,转头看向方才起身的地方。
哪里还有什么姑娘?刚刚相拥的地方此刻枯草堆积,生不见人,死不见魂。
姑娘回过头,慢慢走向书生。
只见她将一株开有青色小花的山草放置书生掌心,缓缓道:自此一别,永不复见。
姑娘:愿你夙愿终成。
姑娘:上京之路艰险,若无饭疏,食此草可饱腹。
姑娘说着,化作一道青烟寄于山草之上。
终了,破庙上空传来一句纤柔之音:
“别忘了,它叫祝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