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内已经很久没有EHE(讲师互助解决问题)活动了,即便有小范围的现在也通常只是为了磨课。雅丽说她是群居动物,其实大多数女人都是,要不然怎么会有发起后的接龙呢!
另外一个现实问题是,EHE能不能搞点新花样,让来参加的伙伴们有不同的感受?正好雅丽这个私董会的流程值得大家借鉴。想说明的是,活动结束前,尽管流程可以相对固定,但场域气氛会因人而宜,结果是大家共创的。不同的人聚在一起会创造完全不同的场,这个大家都懂,就像旅行,去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谁一起去。这是最有趣的地方。
先走一遍流程吧。
1、1分钟的自我介绍+今天来的期待。在说到自己的期待时,我发现有一个高频词汇出现,那就是“连接”,这个“连接”包括作为家庭教育讲师与家长的连接,与合作伙伴的连接,讲师之间的连接……。“我们都生活在各种关系中”,名副其实。同时,词频出现的这个词也凸显了参加活动的这些人的共同特征与需要。
2、在“情绪”、“健康”、“关系”、“财富”、“事业”这几个主题中,选择最有感觉的一个,分享近段时间在这个方面的一些感想与感悟。每人2分钟,计时。第一个伙伴发言结束依次轮到第二个,其他伙伴只倾听不回应。连续进行三轮。如7人X 2分钟X3轮=42分钟。
在这个环节,大家慢慢打开了话匣子。比如有伙伴说自己情绪更稳定了,多年学习到的知识开始内化了;引入好的课程体系后自己的发展方向更加清晰了;从一名讲师到运营,从管好自己到带领团队,有了很多的自我突破;带领团队后自己的心态和看问题的角度都发生了变化,因为被赋能,从求关注的状态开始转向抱持他人的状态;因为学习跟母亲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亲密关系也更加和睦……在一段段故事的分享中,大家自己总结出了很多人生的道理,金句叠出,如佳莺说“果不够时可能是‘因’不够”,学娟说“信念就是你相信它,然后它就发生了”,豆豆说“我知道学习有用,但为什么用不到?那是因为变化往往发生在潜意识中”,雅丽说“我要勇敢地表达‘攻击性’”,郑婷说“领导要需要看到的不同指责与抱怨,‘你已经长大了’”……这一些领悟,我想一定不是有人告诉大家的,而是大家自己从生活中“悟”到的,这份“悟”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智慧!
3、主题活动:你有什么需要大家支持的?
首先,每个伙伴提一个需要大家支持的话题(可以弃权)。大家提出的话题如下:“九格型人格测试的分数比平均分低,我该如何提升自己的心理能量?”、“如何扩大营销?”、“如何理直气壮地要钱?”、“团队管理有什么经验?”、“我很想改变,但总是做不到,如何走出改变的第一步?”、“如何开口向人推销?”等。
每人两票,大家投票的结果是,有两个主题票数相同,通过每人1分钟拉票演讲,重新投票,确定了其中一个主题。
确实的主题是“如何跨出改变的第一步”。接着,“当事人”就主题进行了1分钟陈述。陈述时只客观地描述发生的一件事,不说来龙去脉,不分析、不解释。比如当事人陈述的事件是,“两周前与先生吵架,先生摔破了一只杯子,我非常生气。我认为这种行为已经超过了我能承受的底限,于是,我跟他冷战。他曾经通过孩子暗示过我,但被我拒绝了。我想改变这种关系状态,我也不喜欢自己大发脾气的‘鬼样子’,我希望他来跟我道歉。”
第一轮,其他伙伴每人1分钟提问当事人,当事人也做1分钟回应。连续三轮。
伙伴们只提问不给建议。比如伙伴们问,“你不愿意主动与先生沟通,是否觉得自己很丢脸?”“你会自动道歉吗?”“你们发生矛盾时通常是这种处理模式吗?”“你觉得谁的能力大一些?与先生分工不一样时,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是否接受自己的‘鬼样子’,承认它是你的一部分?”“你们周末会一起带娃吗?”……
三轮结束后,当事人2分钟小结:我到底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四轮,当事人背朝大家,进入“金钟罩”,这时她只能听不能回应。其他伙伴分别以批评家、实干家、理想主义者再次就当事人想要解决的问题说出自己的观点,每人1分钟。连续三轮。
作为批评家的伙伴们说,“你嘴巴上说想改变,其实你心里并不想改变,理性与感性是有冲突的,那么,你这么固执地不改变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处呢?”、“你生气的底线太低了,摔个杯子算什么,又不是出轨!”、“你觉得你老公应该道歉,你有太多的‘应该’”、“你太作了,这么点小事折腾那么久”、“你真的珍惜这段感情吗?”……
作为实干家的伙伴们说,“你可以试着做一些有仪式感的事,比如结婚纪念日之类的”、“真的很生气,可以给自己找个心理咨询师”、“直接告诉他你生气的原因,可能对方压根儿不知道,‘你上吊了他还以为你在荡秋千’呢”、“设想这么一个场景:宝贝走过来跟妈妈说,‘妈妈,爸爸做错了什么让你生气?’我帮你去骂爸爸”、“想改变别人的是神经病,改变自己的才是神,所以,想想自己要什么,可以做什么”……
作为理想主义者的伙伴们说,“我这‘鬼样子’也很好啊,我就是这样的,我为什么要苛求自己完美呢?”、“问问自己,到底自己不想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呢?”、“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开心地过自己的生活。”、“用行为告诉他‘我需要你’”、“如果今天是世界末日,你会怎么样?”……
三轮结束,邀请当事人回到集体中来,2分钟时间分享一下自己在听了那么多意见与想法后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新的想法或启示,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决定。
4、每人分享收获与致谢
虽然看起来是伙伴们在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但这个问题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所以,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在这样一个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信念、不同的生活态度,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无法给出一个标准答案来说明事情“应该”怎样解决,我们也无法判定当事人的是否对错。“人人有不同,都要被尊重。”尊重什么?——尊重对方的情绪情感,尊重对方跟我们想得不一样,尊重对方跟我们不同的选择!是的,没有对错,只有不同!
个人小结:
1、带领者按流程带领会路线清晰。带领者要更有意识,当发现大家的讨论偏离流程时,要温和而坚定地把大家带回来,避免随意聊天导致主题涣散。值得一提的
2、第一个活动主要目的是建立参加活动学员之间连接,同时,也梳理自己近期工作与生活。
3、第二个活动的前三轮提问目的是为了澄清问题,可能这三轮提问后当事人还是不清晰自己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很正常,带领人不用关键,因为不同的人自我觉察与内省能力不同,能意识到的问题深浅不一,关键在于那个当下当事人能意识到什么,他当下意识到的对他来说就是重要的。
4、第二个活动的后三轮提问目的是为了让当事人听到不同的声音,看待问题的多个角度,从而启发他自己思考。以上提问方式背后的信念即“来访者自己才是解决问题的专家。”相信他,他不需要具体的建议,他有自己的智慧,他知道什么样的方式对他来说是最有效的。
5、每个人都在贡献,相互的思想碰撞会激发出更多的灵感/感悟,所以,参加活动的其他伙伴的可能收获比当事人还多。比如在后一个活动中,有伙伴开始思考婚姻的本质。
最后的最后再分享几句金句:“想‘作’就‘作’,遵循自己的内心”、“看清自己,用智慧努力一点点”、“不原谅他也没关系,我知道我要的是掌控感”、“别人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能量足了,才能看到别人时就像看到自己一样”、“当自己纠结不清时,问问自己,我到底要什么,他到底要怎么做我才会满意”、“你的亲密关系,是否像摔杯子事件一样,揪着不放?”……
再次感谢雅丽、王钰和各位同伴!
在一起,就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