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强国之本——再读《资治通鉴》读书笔记3

强国之本——再读《资治通鉴》读书笔记3

作者: 93bd497780ed | 来源:发表于2020-09-12 19:16 被阅读0次

    主要事件:司马错伐蜀

    主要人物:秦惠王,张仪,司马错

    事件背景:巴蜀相攻击,俱告于秦;韩又来侵

        张仪相秦以后又相魏,成功说服魏王“乃倍纵约”后,又重新回到秦国为相。这时的他一定是踌躇满志,渴望会有更大的功业。正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巴蜀求救和韩国入侵的事情。针对这件事,秦惠王拿不定主意,征求两位重臣的意见。

          张仪认为要先伐韩。他的理由是“亲魏善楚,下兵三川,攻新城、宜阳,以邻二周。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很明显,张仪的这个谋划一是为了迎合秦惠王称霸的心理,二也是为了他自己能够更快实现作为一个说客的雄心壮志。但是仔细分析他的话我们不难发现,他这规划虽然格局够大,但是却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实现的。首先是战事已经迫在眉睫了,“亲魏,善楚”,即便有他这样的伶牙俐齿也是需要时间的,就更不用说他刚从魏国回来了。而且他自己之前也说过“今亲兄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相杀伤”,他就怎么可以认为楚和魏一定不会跟他们争利益呢?再说,韩国就不会联合其他国家吗?再者,下三川,就一定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吗?这时的秦国似乎已经没有必要再借周天子这个穷得叮当响的空名头了吧!徒然落下口实,说不定再次招惹六国联合发兵。所以这规划就是无本之木,好看好听不实用。

        但作为将军的司马错就不一样了,他更注重实惠。因为只要有了强大的人力和物力做保障,不怕胜利不属于自己。“欲富国者先广其地,欲强兵者先强其民,欲王者先广其德。”攻下巴蜀,这三条就都做到了。因为巴蜀为富庶之地,而且他们处于相攻击阶段,是来求救的,从这点上来说,秦国出兵也是有名目的,是符合道义的。秦国自商鞅变法后,重赏有功之臣,赏赐的土地、金银都是需要补充的。那时候秦国和其他国家开战,动不动就斩首几万,单靠秦国是无力长期支撑下去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获取土地和资源。司马错主张伐蜀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秦惠王可以算作是一个清醒君王,立马同意了司马错伐蜀,而没有被浮华的名头吸引。最终巴蜀之战秦国大胜,让巴蜀成为秦国向东扩张的坚实的大后方,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而且由于巴蜀独特的地理位置,为秦国最后灭掉楚国也奠定了基础。

        战争,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利益而引发的,战争的目的就是获得财富,这一点,司马错作为一个将军认识的很清楚。而张仪作为一个说客,他想得更多的可能是政治,是自己的名气。在这一点上,司马错确实不愧为秦国第一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强国之本——再读《资治通鉴》读书笔记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hek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