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在自己生气时和孩子说道理,因为当你生气时,你表达的只是情绪而非道理。
别在孩子生气时和他说道理,因为当他生气时什么道理也听不进去。
举个例子,孩子做错事在哭,比如早上不起床不想去幼儿园。
父母开始和孩子讲上学的意义和必要性。
但孩子一边赖床一边哭,这时父母会忍不住发脾气:讲也讲不听,不管你了!”
最后,父母生气,孩子委屈,形成对立。
其实最初父母想表达的起床上学,但最后变成孩子怎么如此不懂事不省心。
孩子希望得到的是情绪被看见和理解,但最后的感受是父母很强势。
情绪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阻碍,情绪来临时道理并不管用,所以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是沟通的必要策略。
如何处理自己的心情?
记住生气时不处理问题。
父母觉得自己在情绪上时,可以停止与孩子进行沟通,先行冷静。
我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直言相告。
生气时我会对孩子说:现在我的情绪很不好不适合进行交流,因为这种情况下我会大声说出伤害你的话让自己后悔的话,现在请给我一些时间冷静。
然后我会暂时离开当下的环境,等到情绪平静再处理。
什么时候意味着我们有情绪了呢?
当一个人语速变快,声音变大的时候,意味着他受到了情绪干扰,所以我们可以从声音去觉察自己的情绪。
父母的情绪管好了,还有孩子的情绪也需要面对。
如何处理孩子的心情?
表示理解。
可以问孩子:这件事让你很伤心对不对?刚才他那样做你觉得很难过是不是?
询问是证明父母看到了孩子的情绪,有助于他们平静下来。
孩子会因为玩玩具失败而哭,也会因为被别人抢了东西而流泪,站在父母的角度这些都是小事,但在孩子的角度却是大事。
因此在理解情绪时父母不要有这是小事不值得哭的想法,这是从自己的视角看问题。
别在生气时和孩子讲道理,这里聊的是在沟通中我们要关注情绪的力量,觉察自己的情绪和安抚孩子的情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