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傅 言
财富的三个引擎分别是:工作、副业和投资。 就我的理解,工作与副业用于积累本金,而投资才是通往财务自由的重要途径。
基于三个引擎不同的功能侧重,对于三者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工作,是学生变成社会人的分水岭,这是人生中最为重大的转折点之一。在这点之前的人生,可以任性、幼稚、单纯、自我,因为总是有人兜着,有人宽容;而这之后的人生,就要变得负责、成熟 、全面、包容,因为默认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了,自己的锅要自己背了。而工作,或者说工作带来的收入,是我们适应这种这种身份转变的底气。
先要解决眼下的困境和痛苦,才能抽出目光来瞭望远方,这是人之常情。所以,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总是把目光局限在眼前这方寸之地,渐渐变成了习惯。那些曾经许下的“等我赚到了生活所需,我就开始从职业生涯的角度来规划自己的工作”之类的誓言,也渐渐成为永远悬挂在心头却永远不会付诸行动的待办事项。因为在过去稀缺的生活常态中,已经养成了匮乏的心态,潜意识中不会从容地面对与金钱相关的决策了。
我想大部分人对自己现在的工作都没有燃烧生命的激情,一开始就业也只是在自己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择优以谋生而已。甚至,从大学选择专业开始,就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那这样一份要大份额地占据人生长度的工作,又非心之所系,把工作带来的收入当作其主要意义也是水到渠成的观念。至于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人际关系,也只能看作附加值了。
但更优化的观点应该是,有事做比有钱赚更重要,因为工作的本质是社交关系、个人价值和社会认同。 乍听似乎是有点本末倒置了,但仔细一想,工作既然在人生中占有那么大的时间比例,且它所带来的收入又不会对生活的质量带来决定性的改变,那它所能满足的人类诉求自然主要是在除金钱之外的其他方面。
刚工作的人,明明待遇令自己很不满意,也不建议轻易跳槽,特别是不单纯因为收入而跳槽的原因,自然也在于要从工作中获得的主要不是金钱,而是对自己未来的人生更有价值的积累:比如做事的方法、职场的必备技能、人际关系的处理等。
副业,在某种程度上是自我投资。投资,就是利用自己已有的(有限的)资源,通过适当的审慎的资源配置,实现资源价值升值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副业也是通向财务自由的途径之一。副业的培养,就是人生战略的体现,从人生长远角度考虑,在工作之余,为自己储备第二个谋生技能。这也是当人们对“现在的工作我不喜欢,该怎么办”所能采取的积极应对方案。
我也有很多的兴趣,但大多浅尝辄止,没有深钻下去达到可以进行价值交换的程度。我认为今后应该有计划、有层次的拓展自己的副业。即,对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可以先定一个短期的学习计划,可以挑选感兴趣的或更擅长的主题继续加深,展开更长的学习计划。更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敝帚自珍,要分享和输出。
增加收入的重要方法,一是增加单价,更重要的是,增加顾客人数。即,单位时间内的输出成果,可以增大受众面。
投资,作为通往财务自由的重要途径,是贯穿人生的长期课题,是绕不过的坎,要迎难而上。人生中有很多主题是不感兴趣可以不去涉及的,总能找到其他的替代;但有些主题是无法回避的,比如说钱,比如说人际交往,比如说自我管理。
不想被金钱所束缚,就要学会玩弄金钱。通货膨胀注定了守财奴式理财的失败。金钱必须要流动起来才能保值乃至于增值。投资,不要动辄就上升到金融这种高冷的层面,就只是让钱流动起来,看作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件重要但又不严重的事情。
最后,打造财富的三个引擎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用战略的眼光、自律的精神、踏实的作风来构建。
-The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