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简友广场
想让孩子更聪明,6岁前,不要教他画画。

想让孩子更聪明,6岁前,不要教他画画。

作者: 80后艾灸妈妈 | 来源:发表于2019-11-02 22:45 被阅读0次

     

        有一个小姑娘三岁了,无法和人交流,也不会和人玩耍。她的父母尝试很多方法打开她的心扉,最后发现画画对她有很大的帮助,慢慢她开始和人沟通了。

        绘画是孩子的一种语言,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种游戏,他能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记忆力,逻辑认知,审美,智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也非常有益。

        几个每个孩子小的时候,爸爸妈妈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有绘画天赋,是个小画家。就像每个孩子在爸爸妈妈的心里都是音乐家一样。

      孩子越是小的时候,越是能听到父母这样说,慢慢孩子大点了,看到的多是热情满满到处报美术培训班的家长,很难见到仍然兴趣满满,到处涂涂画画的孩子。

      家长最怕自己的孩子被人落下,所以总有种超前意识,认为早开始就是王道,但绘画这件事真不是。有的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父母就给报了绘画板,就拿着孩子每次班上画的作品逢人就自豪地展示一下,接着就是家长的荣耀期,这样的情况,孩子对此却总是不以为然的样子。

        表面看孩子的绘画能力提升了,实际上孩子离画画越来越远,因为他越来越感受不到乐趣

      随着孩子长大,课业压力增加,孩子的绘画也就不了了之。

      成为典型的“伤仲永”现象。

01

    “玥玥,你怎么总是乱画,把笔都戳坏了。”

      听到姐姐的训斥,玥玥看看自己的笔和纸,大部分笔都已经被戳坏了,水彩笔的笔芯被硬生生戳到了笔管里。纸张上留下的都是被戳坏的洞洞和乱乱的缠在一起的线。

      玥玥抬头看了看姑姑,好像并不在乎姐姐对她的不满,继续戳着,涂着。

      玥玥以前没用过笔,她只会戳。而且觉得这很有意思,也不想停下来。

      姑姑看到了 ,对玥玥和姐姐说,这样吧,我教你们画,然后你们再画。两个孩子听到姑姑的建议,高兴地拍手叫好。

        刚开始她们的兴趣会浓,一会让姑姑画恐龙,一会让画青蛙,玥玥睡觉的时候还拿着姑姑的画睡,姑姑很满足。

        下午,玥玥醒来依然用笔在纸上戳。姐姐也开始像姑姑一样画,没多久,姐姐就不耐烦地说:“算了,玥玥咱俩玩去吧,反正也画不好。”说完,两个孩子就走了。

        连续几天,孩子都不愿意画画了, 姑姑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两岁以上的孩子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她们越来越喜欢自助控制,不希望被干扰。这个阶段,大人的教学性质的示范可能会让孩子失去兴趣。

      著名教育家迪斯特·韦赫说“画1小时画获得的东西比看9小时获得的还多。如果因为我们不懂方法,把孩子画画的兴趣摧毁了 ,对孩子的一生都会是个损失。

       

02

     

        一桐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常是手不离笔。

        有一天,我和爱人去她家,她兴奋地跑过来,拉着我的手,把我领到桌子前:“阿姨,你看我画的画,这是我给我们班同学画的。她们都喜欢我画的画,还有好几个同学都想要,但我都画不过来了 。你坐下等我一会,我也给你画一幅。”

      没一会的功夫,一副荷花图就画好了。后来路过她家门口,她不是在画小朋友,就是让小朋友拿着物体,画静物。就像一个小画家一样。

      而在这以前,她只是每天自己坐在桌前涂涂画画,从来没有谁来指点她。但是父母会鼓励她,逢人也会说,闺女就喜欢画画,也会给她准备各种绘画笔。蜡笔,彩铅,水彩……。她想用什么就用什么。

      当一个孩子把画画当成她的最爱,那么画的像与不像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这种兴趣能一直保持下去,发自内心地想画。

        绘画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事,随手涂鸦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快乐。如果当她们画的画得到认可或者接受的时候,他们的热情和创造力会被激发。

03

        绘本《点》讲述一个由主人公最初画的一个点而开启神奇的绘画之旅的故事。

        瓦士提说他就是不会画画,所以什么也画不出来。老师鼓励他说可以随便画一笔试试。瓦士提就狠狠地用笔戳了一下纸,然后说“完了”。没想到老师把他画的这个点,用金色的画框裱了起来。他看到后非常受鼓舞,心里想我能比这画的更好。于是出现很多的点画。

        几周以后,绘画展上,瓦士提的点画引起了轰动。

        这个老师就这样让一个自认为就是不会画画的孩子成了绘画。

      而这依靠的就是鼓励,认可。

04

      经济学观点认为,市场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可以通过不断的“试错”,不断地自我调整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和效率最大化。

      这个观点也同样适合孩子绘画。

      孩子在不断的涂抹过程中也在观察,他的动作会产生怎样的变化。突然有一天,当他发现从一个点出发,可以回到另外一个点,出现了一个圆的时候,他就开始尝试着去描绘他心中的图像了。他会用一个圆圈加上两条线代表爸爸妈妈。

      这是一个有趣又有探索意味的过程。

      给孩子时间,给他鼓励,他一直在探索中不断进步。

      实践表明,6岁以前,我们不需要教孩子临摹,他们需要的是引导,欣赏,赞美,认可,正面积极的反馈。

        第一绘画是孩子有趣的游戏

        刚开始孩子只是习惯用笔在纸上,地板上,墙上乱涂乱画。她们觉得这很有乐趣,所以能玩很久。只要愿意就不要打扰他们,静静地在旁边欣赏就好。一两岁的时候,孩子画的只是杂乱的线条,而这足以让他们兴奋。

        而这种看似杂乱无章的笔法特别像素描里的排线。

    有谁能否定这不是孩子自我绘画的自我练习呢,所有的图形不都是点线画出来的吗。

      所有的成功都离不开日复一日的积累,画画同样如此。

      齐白石老人小时候没有学过绘画,他当过雕刻工,木匠。直到60岁才摸上画笔。

      门采尔从小就喜欢画画,但父母一直不让他画。后来长大后终于握起画笔,参加了美术学院,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拿着本子,走到哪里看到什么都想画。

      起步晚也不一定画不好。孩子小时候绘画长大也不一定会成画家,需要做的就是放松心态,不攀比,让孩子充分体会绘画的乐趣。

第二,父母创造多样的绘画条件

        孩子画画会不受约束,一旦喜欢上绘画,墙上,地上全都是他的花板。所以很多妈妈觉得弄的哪哪都是脏的,所以就干脆不让孩子画。

      其实,可以陪孩子在地上、雪上、用树枝作画。还可以用剪纸剪画。用树叶摆出造型。

      有一项对非洲的儿童进行的实验,这些孩子从来没有接触画笔和纸。也从没有幼儿的涂鸦期,象征期,图像期。刚开始他们不知道怎么画,但没多长时间,就画出了人形。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平时他们在地上或者其他地方涂画。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他的母亲教她写字就是在荻灰上进行的。

      总之,画画不一定要用纸和笔,就像写字一样,只要想画,哪里都是画板。

     

第三,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创造力

        孩子之所以喜欢画画,是因为能随心所欲。能把自己心中所想按自己的想法够了出来,还可以很好地展示自我。

      美国德克赛尔大学《心理治疗艺术》指出,根据研究发现,随手画画能促进大脑产生愉悦感。

      如此此时你非要教他线条怎么画,色彩怎么用,那他的这种心理需求就得不到满足,很快就厌倦了。

      孩子画完,是特别喜欢和她喜欢的人去分享的,他会兴奋地告诉这个人他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在分享的时候是眉飞色舞的。还喜欢把画的画送人别人,这就是马斯洛的自我实现需求。

        每当这时候,爸爸妈妈一定要鼓励,并表示很喜欢,不要随便一扔,一定要把他好好放起来,如果可以在家里的一面墙上展示出来。如果是孩子送给他人,也请他来配合,保护孩子的这个兴趣。这样孩子收到正面反馈才会继续有动力创作。

        最后引用一位绘画老师的话作为总结“不用出门,却可与万物对谈,学会感受世界”。对孩子来说这也是最重要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想让孩子更聪明,6岁前,不要教他画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hic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