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一直试图找到一种非入侵的方式,找到社区在用户体验、内容质量和电商三者之间的平衡。

很难统计作为一个媒体,品牌每年在这个平台的投入有多少。我认为品牌广告的投入应该大于目前电商业务的营收,这是我的猜测,我没有数据佐证这一点。
它和微博不同,微博有大量的硬广和微任务这样的采购渠道,小红书目前没有(但已经初见端倪,这点我们以后再谈)。
商业化平台的媒介资源能够提高平台的收入,但是也会让这个内容平台迅速失去阅读价值,所以小红书很谨慎,也在把控社区软文内容这一块下了不少功夫,这也在直接影响着品牌投放效果。
我想分享一下最近我追踪的一些品牌投放得到的启发
01
流量回归平台分配

这个怎么理解,我把某位百万大V的收藏数据做了图表,我们看到她最近几个月收藏数变化的情况。

这种量级的KOL除了偶有小爆文(赞藏不超过3K),笔记数据非常一般,随着粉丝的增长,她的整体数据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反而下降了。这样的情况很普遍。

我们可以看到某月销售额10w+小红书店铺的流量来源,其中发现和搜索的流量占据大量份额。
小红书的流量分配更接近今日头条系的产品。即使你的粉丝很少,只要内容能够在赛马机制中跑赢,文章会有远远超过粉丝量级的曝光率。
所以我们看到,仅从流量角度来说,目前这些大V的投放性价比是非常低的。动辄10万+的单篇笔记价格,换回的真实数据非常可怜,为了满足投放客户的要求,只能制造虚假的数据。
02
大V短暂的生命周期
结合第一个观点,一些用户快速获得粉丝增长后,迅速走上了职业化的网红道路。但是小红书的创作可替代性很高,很难升级。以微信公众号为例,内容做的比较好的,比如“一条”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制作团队,但从内容质量来说,也创造了一个壁垒,一个新的创作者是很难挑战他的。
但是我们反观小红书,一个大V迅速职业化后,带来的是广告数量的增加,公信力的减少,但是内容又很难做到专业化。而你太专业就更像广告,过于平实口语化又会被品牌方诟病没有传达产品卖点,同时又受限于未经培训的创作能力,所以我们看到这些大V的困境,她们只能重复创作这些分享内容,找不到内容升级的出路。
而流量又回归到平台分配,大V在赛马机制中没有非常领先的优势,所以陨落的速度非常惊人。下图为一个50万粉丝的达人,在不刷量的情况下,内容互动数量非常可怜。

03
官方对推广笔记的管控
在其它社交平台,一位万粉的KOL发布一篇笔记应当有不低的曝光量,但据我的观察,当某个产品/品牌短时期内的相关笔记数量激增,官方将采取限制曝光提及该产品的笔记的手段。而对于KOL账号,这也成为一个不小的问题,若某一个KOL在短期内发布过多疑似广告的笔记,且数据平平,这很有可能已经被小红书列入违规账号,那么他接下来的笔记也有大概率被限制曝光,得不到千人千面的推荐即发现页的曝光,因此百万大V只有零星的赞藏也并不奇怪。
区别于微博的以人为主体,小红书的流量分发更多的是基于内容与用户兴趣的匹配度,粉丝只是占比较小的一个参考维度。
对于预算不多的品牌来说,将预算投入到头部百万粉级别的KOL甚至明星,性价比和风险非常大,因此我建议将预算投入小V或高质量素人进行口碑铺垫,投放更多类型的达人,扩大可匹配用户的范围,将笔记投放到不同的流量池子里,增加投放笔记的爆文率。
在我的长期监测下,不同品牌在初步的口碑铺垫之后,它们投放呈现了极为不同的效果,那么后续的预算和投放节奏怎样把控?欢迎资源提问互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