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成长最核心的是:掌握自己的注意力。
对大多数人来说,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比登天还难。
这是为什么呢?
1.注意力
因为,对注意力这件事来说,从来没有所谓的掌控和不掌控,有的只是你是否可以顺应注意力的变化规律。
如果你在注意力不济的时候,强行纠正它,或者强行提升专注力,就像让已经过热的大脑,强行继续运行其他程序一样。
它只会低效运行,本来10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但是在大脑低效运行时,它需要花1个小时。
也就是说,你平时10分钟就能处理好的文件,你在注意力下降的时候,用了1个小时。
你觉得自己很努力,但其实只是在自我感动。
研究发现,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大致相当于他们的年龄加上1分钟。比如一名7岁的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听你讲课8分钟。过了这个时间,注意力开始逐渐走低。
幼儿园的新老师,总觉得孩子们很难集中注意力。事实上,幼儿园里的孩子是很难被调动注意力的,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听你讲5分钟的课,就是万幸了。
2.休息
会休息,顺应大脑注意力周期的工作,叫努力。
一直不休息,忙到吐血,但是效率极低,叫自我感动。
大脑休息的时间有多久呢?
大脑会在我们晚上入睡后休息8小时。
在此之间,记忆会得到全面的巩固。不过,这一过程中的大部分准备工作,却是在白天较为短暂的休息中完成的。
一项研究表明,学习之后闭上眼睛休息15分钟,可以促进我们对刚刚所学知识的记忆,其效果要比一直学,不休息强得多。
那如果受环境限制,你没有条件做到闭着眼睛休息15分钟,那么短暂休息对大脑也很有好处。
停下思考,放空大脑,当你得到1分钟的短暂休息时,你的大脑也得到缓解。
休息为什么会有这种作用呢?因为休息会给神经元创造一个巩固所学知识的机会。
认知神经科学家艾琳·瓦姆斯利认为:巩固是在我们白天的活动之间,以及活动中的众多较为短暂的休息时间里进行的。
研究也已经表明,学习期间,即便是短短数秒钟的休息也能触发与记忆有关,可以预示日后考试成绩的活动。
因此,清醒状态下的“休息”绝对不是浪费时间,反而有可能最终成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长期记忆的形成中一个关键却被广泛低估了的因素。
3.充电
除了建立神经联系之外,短暂的休息,还有个好处是:缓解大脑疲劳。
大脑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放电状态”,那么这种状态会消耗很多能量,会让人很疲劳。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在睡前一看书就睡着了。本来到了夜里就是应该睡觉的时间,然后看书烧脑这个动作,加速了大脑疲劳,直接就睡过去了。
短暂的休息,可以冷却大脑放电过程,让紧绷的神经元得到喘息。
就拿孩子来说,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会发现,到了一定时间后,孩子的反应和思考能力,会全面崩塌,这个时候你跟他讲什么都没用了。
而这个时候,家长却很着急,觉得他不想学,觉得他在偷懒,其实并不是,它只是单纯的注意力已经消耗完了而已。这时候,家长带着他做个小游戏,就能缓解大脑疲劳,然后再尝试学习,效果非常好。
最后,我们站在成年人视角,算个账。如果你在清醒的时候,10分钟可以做完的事,但是在不清醒的时候需要花1小时,倒不如好好休息20分钟,再花10分钟把它搞定,这样你实际上节省了30分钟,太划算了。
总结一下,努力不是用蛮力,而是顺应自己的专注时候。当你的大脑已经混沌不清时候,你需要的是立刻休息,而不是打打游戏,刷刷短视频,它们对你的消耗更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