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书店有本书《妈妈再爱我一次》,作者法国人,据说在法囯,地铁上,草坪上,火车站,候机室……哪里都有人手捧诗书,沉漫在曼妙的故事中,想必法囯作家一定少不了,作品一定少不了。
翻开书一看,内容竟是以微信呈现,是一对异地生活的母子,他们的对话日常,幽默而感人。母亲舐犊情深,每每问候儿子,儿子不愖其扰。
母亲除了问候,有时发短信给儿子,了解新手机的功能,儿子或回“不在”,或回“正在工作”,母亲发信给儿子:“感觉你对我有点冷”。文字的背后隐约可见母亲感伤的神情。我以局外人的角度看到了这位母亲的局限:沒有接纳儿子偶尔的厌倦,而自己呢?有时也会厌烦儿子,尽管儿子是自己的至爱。这局限不只是书中这位母亲的,也是我的。
儿子初涉职场,汲汲于功名,心怀女友,和母亲渐行渐远,母亲难免黯然神伤。有人风趣地把孩子和父母关系画了一条抛物线,以孩子年龄为横轴,以亲密程度为纵轴,孩子二十多岁和父母关系处在最低点。孩子立业成家,为人父母,才彻底理解了父母,养儿才知父母恩情。
我和书中的母亲,国度不同,所处民族不同,文化不同,但我们都扮演着为人母亲的角色,类似的经历,让我从这位母亲的情绪中感受到了自己的情绪。仿佛在镜中照见了自己。
那么,我且消遥于这暂时疏离的母子关系之外,不妨寻花问草,牵牛花正在犹疑:是向白杜攀缘?还是向苜蓿攀缘?不远处,斩草机的轰鸣声渐近。也不妨游历山河,难却“飞猪”的一片盛情:好久不见,拙政园内,菡萏香浓,翠盖擎雨……。
假以时日,静待母子情温回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