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和朋友参加一个国际学校咨询会,长见识的同时也提前了解并寻找孩子的成长探索学习规划。
以前从来没有要把孩子送去读国际学校的念头,最近和朋友聊天,发现越来越多的家长喜欢国际学校的授课方式、升学通道等等。我曾经的曾经的老板就和我说过:帝都鸡娃太卷,孩子太累,尤其海淀。我听了不以为然,当时体会不到那种感觉。双减政策一来,很多家长并没有停下鸡娃的脚步,反而比从前更为激进。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孩子若想不至于太靠后,学习的脚步一定不能停下来,必要时还得再冲一冲。
咨询会走下来一圈,三六九等,各有千秋。鼎石、爱迪、市35中国际部,中关村外国语、市4中国际部……还有很多既熟悉又陌生的校名,不一一列举了。
整体感受就是,升学渠道越来越多元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认知的广度,不像我们那个年代,只有一条出路。传统的公立学校和全科思维的素质教育国际学校,各有各的优劣势,最主要是住宿,是我最需要做balance的卡点。小学一年级就要寄宿,家人们几乎会全票否定。
选择正常的BJ幼升小的教学,就不需操心太多,直接按学区划分派位即可。如果想走国际学校路线,计划出国学习,就得提前做好规划和准备,越早规划越好,比如小学开始,晚一些就初二三、高一。想到这,心里会有很多不舍,毕竟不愿和孩子分开生活。
留给自己和家人一些时间,好好沟通、深入沟通再做决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