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阅读笔记33

阅读笔记33

作者: 茹此说来 | 来源:发表于2021-04-07 22:12 被阅读0次

03-如婷

#20210407《设计案例积累76》阅读总结#07/21

知行三问

【1.方案内容】

项目名称:万科·万创科技城(南昌)

项目设计:

经过阵列灯光环形装置,仿佛穿过如光纤一般的时光隧道,遇见人与科技共生的未来 —— 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创世纪》里那两只将要触碰的、要带人进入新纪元的手。

落址于南昌的万科·万创科技城,是布局在国家级新区 —— 赣江新区的产城融合标杆项目,总投资约180亿。项目以“国际化·智慧感·创新性”为理念,聚焦于云计算、智慧物联、IT等一代新兴科技信息产业,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打造集产业、创新、文化和生活为一体的科创产融小镇,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激活区域竞争实力与经济潜能,助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及城市能级跃升,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

当人们谈论“人与科技共生”时,他们思索的是什么?抱着对这一命题的好奇,YuQiang&Partners 从空间设计的维度,以数字科技与艺术笔法的联合,描摹出一条历经“时空转化”、“秘境探索”与“科技回归”的完整故事线,服务于南昌万科·万创科技城这一产城融合标杆项目。这亦是 YuQiang&Partners 首次面世的数字化设计项目,以科技媒介与艺术空间的共融为起笔,以“人与科技共生”为最终落点,将先进的未来科技、清晰的流量转化、动人的交互艺术串联起来,实现商业价值的转换与产城价值的输出。

空间亮点在于,通过新媒体、交互艺术装置、科技艺术装置三大渠道,借由技术、工艺与美学的交织,让人享受当下,感知未来,从而探索未来。在这一宏大的设计构想下,空间是对信息化时代的隐喻,“人们进入的销售中心,我们将其拟作信息中心,设想来访者是其中的信息源,以数字化状态对信息中心进行探索,实现人与空间的新型交互。”

落实到具体的设计中,YuQiang&Partners 运用科技装置、艺术象征与场景叙事,基于当代生活图景,畅想到未来的数字化世界,引导体验者感知现实与虚拟、当下与未来的交织对话,塑造体验者在空间中的内在精神联结与情感共鸣。

设计师在狭长的空间条件上,以阵列式圆形光环装置作为视觉的重心,在光影的层次中,勾勒出一条神秘莫测的“时空隧道”,指向于未来感与科技感的外化表现。当来访者循道而上时,仿佛穿过时空交叠的光晕,同时漫步于当下与未来,在几何形制交织出的动态路线中,感知着空间多重维度的哲思。

三维几何元素构成的大型艺术装置,其存在本身既是互联的表征,亦是对互动深度的暗喻,顺理成章成为空间视觉上的聚焦点,吸引着每一个来访者的目光。装置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创世纪】上那两只即将交握的手,在设计师的联想中,手的隐喻可以是两个世界的触碰,或是多种空间、多元思维的交融。因此,设计师运用像素化的雕塑手法再创作,无论是材质的选择、形式的演绎,还是色彩的变化,都是基于信息时代下人与人沟通、人与科技互联的情景而作的艺术化转译。

“人与科技”的概念,以手的触碰为隐喻,在空间中逐步演绎。当人们走进空间,被其中的能量所感染,形成记忆,从而搭建起关系。

该装置由2665个独立的10厘米正方形像素组装而成,共65列(每列41片)。每个人来到这里,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城市对话中,留下自己的信息,也是时代的一种符号。

空间本身,即可视为一个互动装置,而在空间之中再加入互动装置,则是作为一种交互行为的深化。设计师打造了一面蓝白相间的马赛克墙面,区别于静态的常规墙面,这面墙作为大型互动装置而存在,人们可以通过墙面上2665个可独立转动的模块,组合、拼接出自己想要的图案,每个人都可以在信息中心留下自己的痕迹,人与空间的链接就在这一次次互动之中慢慢建立。同时在技术层面上,设计师基于标准化的诉求,对装置进行了开模制作。

“我们要做的是在空间的界限中,运用理性的设计重建秩序与规则,进而形成一种突破与创新。”在简约的黑白体块塑造中,整体空间视觉形象简净利落。悬浮于沙盘区上空的圆形金属光环,以碰撞的材质表达与精致的线条勾勒,于细节处彰显空间的设计质感。

关注于空间价值的实现,设计深度探研用户使用需求,营造出场景模式的更多可能性。在开放式洽谈区中,设计摒弃传统的单一座椅,转而对沙发进行解构与重组,令其以多元化的样式、材质、尺寸,满足不同人群的多维诉求。

办公空间与会议室体验中心,以不同的体量塑造着多功能使用场景。在科技感十足的线型灯光下,低调冷峻的银黑灰配色,加之理性简约的线条组合,突显了严谨、高效、专业的办公形象。

作为小型会议、分享会、学习交流等活动的场地,阶梯书吧将多功能场景与商业功能完美融合。设计延续空间色彩的主基调,在原木色台阶外,运用蓝色座椅的穿插赋予空间变化,营造先锋当代的时尚格调。

在创意的设想中,设计充分发挥对未来的想象力,并将其进行艺术化处理,于沙盘外缘形成一圈独特的光晕,赋予空间叠加的奇幻效果。而呈现于其后的LED屏幕,智能化展示了楼盘全景,科技的创新近在眼前。

从细微的设计元素再到整体空间氛围的营造,设计致力于打破固有的框架,以宏大的设计视角,勾勒对于未来的启迪与畅想,消弭时空距离,开启一场未来主义的空间实验。

设计师对洽谈区的定义,也被视作信息源之间沟通的场域缩影。通过对装饰、序列的解构与重组,设计师运用黑白灰色系组成了简约的空间,在增强室内的艺术调性与画面感的同时,令视线与空间的交织产生有趣的连接,而展呈在桌面的科学艺术装置模型,将空间性格生动地呈现出来。

VIP区整体基调沉稳雅致,木质与布艺的组合呈现出高级的品质感。在设计师的精心考量下,临窗而设的围合沙发,从视觉上拓宽了空间尺度,同时低背的设置,亦不会遮挡自然光线。

对当下科技的极致运用,对未来数字化的无限畅想,对“人与科技共生”的深度思索,对场景故事线的灵活刻画,是 YuQiang & Partners 不断拓宽空间维度、艺术外延与设计创想的核心。在南昌万科·万创科技城一案中,其以创新的装置艺术、交互方式和前瞻格局,在空间中融联艺术与科技,积极探索新办公、新产业、新商业和新文化等不同业态聚集的可能性,呈现万创科技城引领区域创新的发展活力,与城市共生长。

【2.启发和收获】

未来已来,只是我们还未觉察。

数字化媒体作为主要展示形式来构建科技馆,虽然想到了,但这么大规模的装置是很需要能力的,自己还从未接触过数字化媒体技术,人与科技共生的想法很好,也许可以更具象一些,人具体每个场景将如何与科技共生,或许来参观的人自己可以经历一场未来懂得生活会印象深刻,而不仅仅是通过一些抽象的高大上的装置。

对科技的理解也是每个参观的人想了解的,我想这个也可以作为设计的一条线。

【3.行动和改变】

对于未来,或者后现代的设计,大家都习惯用黑白灰的、金属、玻璃等极简的元素来设计,为什么呢,难道未来我们已经忙到没有时间体验生活了吗,我不希望未来是这样的,未来应该是在科技带领下的丰富多彩,我更喜欢这种诠释。

相关文章

  • 阅读笔记33

    Day12/21 【今日读书】《穷查理宝典》第4章第10讲 【今日读书时间】22:00-23:00 【阅读总结】 ...

  • 阅读笔记33

    03-如婷 #20210407《设计案例积累76》阅读总结#07/21 知行三问 【1.方案内容】 项目名称:万科...

  • 阅读笔记33

    生活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自然主义者约翰.缪尔,一生热爱独自远足探险,乐衷于发现“荒野之诗”。 他不仅是一个自然保护家...

  • 阅读笔记33

    03-如婷 #20210213 《设计案例积累》阅读总结#13/21 知行三问 【1.方案内容】 项目名称:“夯土...

  • 【桂妃研读社|D111】《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Day2

    阅读时间:19:33-20:55阅读页码:第88~136页 大纲结构: 一、 读书怎么读二、 笔记记什么三、 ...

  • 【叹号高效阅读复盘】一年阅读量不超过30本的我,17天居然读了3

    不给自己设限,才有更多可能 先汇报一下战绩:17天读完33本书完成33张纸质笔记语音输出笔记2万3千多字阅读一本书...

  • 《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书笔记

    24/33【33天写作】 时间:2018年2月22日 主题:《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读书笔记 阅读摘录 1、不会读书...

  • 4.15日开营仪式

    玩转33天 1. 碎片阅读——碎片式写作 2. 快速阅读——每天一本书 3. 阅读笔记库——整理术 4. 主题阅读...

  • 青梅!青梅!

    小确幸 33/100 20210712 1、 昨天又是沉迷于阅读的一天,沉迷的时候连笔记也懒得做了,因为会影响阅读...

  • 焦虑型人格和妄想型人格

    阅读笔记第33/365天 今日阅读《无处不在的人格》 作者:弗朗索瓦·勒洛尔 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翻译:欧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笔记3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hyp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