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风起陇西》说创作

作者: 文言明语 | 来源:发表于2022-05-12 05:19 被阅读0次

    一直在寻找当下优秀的小说,不是我推崇这些好作品,实在算是抱着学习的态度。与时俱进说的就是我,不能总是停留在古典演义小说里,更不能死学而僵化,古典小说有它的经典之处,同时也有局限性。

    这次终于找到了一部可以认真学习的小说,它就是目前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风起陇西》,作者是马伯庸,非常熟悉的一个优秀作家。之前我读过不少他的作品,看起来他还是综合性优秀人才,作品包括科幻、历史、灵异、推理多个领域,还有作为影视编剧的身份,节目导师等等。内蒙赤峰人,出生于八十年代,获得过很多文学荣誉。

    说实话,以前并没有特别关注他的作品,直到看了《古董局中局》才注意到,特别是又看了《长安十二时辰》,彻底征服了我。开始都是影视剧,既然那么热,肯定原作非常棒。于是,开始特意找他的作品看,现在就准备看的一本是《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马伯庸的代表作被誉为“考据型悬疑文学”,也有人认为这是“历史可能性小说”。其中,《风雨‘洛神赋’》获得了2010年人民文学奖。说明他是目前被认可的,否则也不会被冠以“文字鬼才”了。

    以前马伯庸写的推理、科幻、灵异等等,他说那都是他想象出来的。现在开始涉及历史方面的作品,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都是抓住了一个非常吸引人的点,比如,《长安十二时辰》,很短的时间里一天内发生的事,还有《两京十五日》的半个月发生的事。

    有很多人在写小说或者故事的时候,总是在强调真实性,那么这个真实性到底是什么呢?从马伯庸的作品自己对他的访谈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来,那就是再强调历史真实性的同时,脑洞大开(这是在他的访谈录中记者的话)。

    说来说去,还是要脑洞大开才能写出好的小说来。其实,《三国演义》之所以会被许多人认为是真实的历史,原因就是罗贯中写得太好了,其实更接近历史的是陈寿的《三国志》。

    今天看了第一集《风起陇西》,已经把我吸引了,的确是三国历史故事,但是怎么说呢,如果说三国是一个银河系的话,马伯庸只是写了地球上的一滴晶莹剔透的水珠。非常小的一个方面,也是我们非常感兴趣的点——情报战。

    我们习惯了看广阔的历史事件,却非常关心小人物的视角和小的时间段发生的事。宏大叙事我们看腻了,首先我们看电影,帝王将相,宫闱秘闻,我们已经看过无数次了,但实际上现代人其实更关注的还是自身。

    我们都是微小的小民,都是有自己卑微的喜怒哀乐。那么当我们在看作品,或者写小说故事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想一想,作为读者,作品里的人物吃什么东西才能够跟我们产生真正的共鸣。

    马伯庸在读历史的时候,大量资料读的多了之后,会有一种特别强烈的感觉,在这种字里行间能感受到这些普通老百姓的挣扎呐喊,他们的存在感,但是很薄弱。希望能够把他们这些在史书被遗忘的人能够摘出来,跟现代的普通人做一个链接。

    二零一八年《古董局中局》首播,二零一九年《长安十二时辰》让上亿观众对盛世唐朝的生活着迷。这两部播放量过亿的电视剧都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小说。所以我也想好好读他的小说,有时候,读小说比看影视对作者写作会有更大的帮主。

    马伯庸曾经说过在重庆发生的一件事,也就是说有一个很好的题材。在一个居民楼旁边,发现一座大佛。本身这件事就是一个特别好的悬疑题材,这里有几个为什么,为什么大佛旁边就有住宅楼,盖楼时为什么没有发现,为什么后面又发现了。可见我们在写故事小说时,应该像他这样,先问几个为什么。

    马伯庸的新书《两京十五日》,也是一个基于真实历史开脑洞的故事。明朝皇帝突然驾崩,新上任的皇帝要在十五天之内,从南京赶回北京,拯救自己拯救大明。这件事据说是发生的真实事件,但是历史并无记载。

    马伯庸通过截取半个月时间片段,从小人物的视角来反映广阔的历史背景。这是他最拿手的叙事方式。

    马伯庸的《三国机密》,同样是一部三国不为人知的权利宫斗小说。沿着他创作轨迹,可以看出来他的创作思想,我相信以后还会有更优秀的作品出现。这对于我们这些学习写作的业余作者来说,应该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看来我还是有些草率了,才看了一集电视连续剧,《风起陇西》的小说都没有读过,实在有些贸然,就这样吧,等好好看完这部电视剧,再把小说好好读读,然后在写体会和感想,又能用来做日更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由《风起陇西》说创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ix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