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没看过巩俐的《红高粱》。
记得那时候它因为得了金熊奖而轰动一时,但那时的我并不知道金熊奖是个什么鬼。跟我没有丝毫关联的事,我也不想去弄明白。
那时,我十六七岁,上高中。我姐大我两岁,师范刚毕业在本地小学教书。
我姐回来跟我说,她们学校的董老师在教师办公室把巩俐骂得狗血喷头,说她不知廉耻极其下流,还列举了电影中多个令人不齿的镜头 —— 董老师刚看了《红高粱》,而且看得非常认真仔细,记忆深刻。
我从此就没有去看这部电影,因为明知道它极其下流而还去看,说明你更下流。为了不让别人说我下流,我坚决不看这部电影,以表示我对下流的抵制,也表明了自己的清白。
现在想起来,当年的情形应该是这样的:董老师看完这部令他目瞪口呆的电影,估计是热血喷涌,想找人分享又不好开口,怕被人骂不正经。就反其道而行之,借辱骂的形式而行传播其男女内容的实质。
该传播的也传播了,还得一个正人君子的美名,一举两得。
说实话,我觉得董老师这种行为不地道。他实际上是被电影中的巩俐吸引,被电影的赤裸震惊的,他从心底是喜欢这部电影的,但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在言谈中对他所见到的美,却极尽鄙视辱骂之能事。
这未免太虚伪太不公平了!
而我,一个小小年纪的我,竟然也对这种虚伪随声附和,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真是可悲!
在那个年代,名声是第一要事,所有被大人们称作“流氓”“不正经”的人和事,我们都绝不能沾边。
但奇怪的是,我却经常听到婶婶舅母们,暗地里谈论着某某男在某一天跟某某女手拉着手,真不要脸的事。
那时候的人,没有什么“自由”,也不允许有什么“个性”。所有人都必须跟其他人一样,必须从众,才得以平安。
一个新生事物,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想在当时的环境生存下来,必须做好历尽磨难的准备。
一晃三十年过去了,人们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老家很少听到有人再谈论男女之事,也没有人再对曾经的“另类”报以白眼。相反,他们对这种用特殊手段赚大钱的人,表示出了由衷的羡慕。
我不知道,人们不再谈论男女之事,是否因为经过多年的进化,老家的人更加纯洁了,还是人们关注的重心发生了转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