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空山煮茶记》程然著,4星。
就像前面写寺院的书激起了我潜藏的对寺庙的兴趣一样,这本书成功激起了我对喝茶习茶的兴趣。这是阅读的一大功效,开拓认识的边界和广度。想起结识的一个本家姐姐,前年暑期我们结伴出游时,茶具是她的必备之物,随身携带,看她中途休憩即泡一杯热茶,那惬意的神态至今都记得。据她说自己从不喝饮料冰水之类,只是对茶钟情。可惜那时我对茶无感,要是换到现在倒是可以讨教一二了。
说回本书,喜欢和不喜欢的文一半一半:老老实实讲人情讲茶事的文还行,玄虚莫测又空泛的呓语不喜欢。作者是个居士,说是讲茶,实是礼佛,禪茶一味,习禪喝茶本形同一理。所著文字偶尔感觉有一点矫情,无意冒犯,也可能是个人性格心境不同。总体文风清新淡雅,可作消遣一读。
“细水长流的生活里,没有那么多的硝烟。硝烟来自内心的梦魇,白茶帮助我们告别。”
(三十二)《宣纸上的繁华》吴光辉著,5星。
大赞。这是一本历史文化散文随笔集,“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思辨叩问、对近百年发生的史实记叙、对古代名人的生动描绘和对文化现象的评述漫谈,分别描写了宣纸、宋词等独具中国特色的意象,叙述了湘西古镇、边城黑河等历史事件发生地的故事,描绘了老子、张衡、郑板桥、沈从文等一批历史人物的传奇经历,突出表现了作者对中国两千年历史的哲学思考和文化批判。”概括得很精准的一段话。情之所至自有悲喜,文人是最不缺想象的,作者代入自己的视角揣摩他人的情感,还原他们的人生,用合理的想象生动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其变得鲜活起来,不再是纸片人一样的苍白。他的行文严谨又有温度,文字诗意优雅,颇具风采,令人叹服。
作者呈现于我们面前的是历史长河中广阔的文化意象,回看遥远的过去的时光,笔下的人物早已离去,而他们的人生际遇和忧欢,仍牵动着我们的思绪,带给我们欣赏和反思,阅读的魅力即在于此,见众生见自己。
有人评论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他写人物传记居多,能从大量的零星素材中,借助文字意蕴的追求,捕捉到传主的心声与情感。他喜欢追究人物的自身存在价值以及社会投射在个别生命中的痕迹。”我以为这些好的历史散文都做到了这些。
(三十三)《世间的盐》高军著,4星。
一翻作者的自序,就觉得挺有意思,应该是我喜欢的类型,借回来一读,果然如此。书名让我想到“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这句话,豆瓣好些读者说可能取自《圣经》,不知道是哪个。不过也不是很重要,文章好看就行了。作者是六十年代生人,与我没有代沟,叙述的很多往事在记忆中也有浮现。他高中没毕业,做过测绘,卖过衣服,开过饭店,摆过地摊,卖过盗版光盘,摆过象棋残局,卖过行画……统共几十种吧,生活经历的多样使他的文杂且丰,市井小民野史逸闻都信手拈来娓娓而谈,行文流畅自由诙谐有趣,嘻笑怒骂皆成文,有捧腹开怀也有心酸落寞。他把自己的经历遇见的人读过的书用自己的方式讲出来,人生百态喜乐悲欢,讲故事的水平不错,不过比吴念真的《这些人那些事》差点。文章结尾多处理挺好,戛然而止意味深长,像中国画的留白。有些文字比较粗俗,稍有不适。
“不在读书上附加什么意义,就是读书的所有意义。读书就是一种爱好,像抽烟喝酒叉麻将。”
(三十四)《纸本的青云谱》邓涛著,5星。
值得一提的是非常漂亮的装帧,颇具中国古典韵味,很惊艳,可以打满分了。
作为南昌人,好像从未认真审视过这个生活了近半个世纪的城市,读到这本书,才恍然原来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有那么多闪亮的名字短暂或长久停留在这里:梅福、王羲之、王徽之、谢灵运、桓伊、徐熙、汪大渊、朱耷、梅汝璈、张恨水……连同他们的忧伤痛苦和欢乐,带给南昌故郡以深厚的人文气息。邓涛是土生土长的南昌人,他把他对家乡的爱都融入到这本书里,我也是与有荣焉。
“纸本的青云谱是广袤的,这不止八大山人的那张脸,二十多个世纪的人事养在纸本里,每一声鸟语都是新鲜的,而我们的怀念却那么古老。”地理坐标的青云谱很容易到达,精神上的青云谱则是很远的家园。
书中提到一幅老南昌人的春联,上联:一生顺心,要唏哩有唏哩;下联:终身好运,想啷样就啷样。横批:福气陀陀。南昌人看了都会相视一笑。
(三十五)《时间会说话》夏立君著,5星。
这是本纯文字书,没有一张图片没有一点多余的装饰,扑面而来的是作者对故乡亲人们深沉的爱,对历史人物或惺惺相惜或痛惋或崇敬的情怀,篇篇都很精彩。他完全摒弃了那种矫情的小情小调,而是充满了大格局大气象,是硬朗的强劲的风吹过。他的语言好像闪着光的,无论是对平凡人生的叙述还是古代先贤的点评,笔下都是开阔雄浑又老辣细腻,沉淀着厚重的岁月感。通过他的文章,让人回望审视历史冰冷文字背后蕴含的真实,臆想中进入那些个风起云涌英雄迭起的朝代,读来时常心潮澎湃激荡不已。骤然而起的乡愁乡思,跨山越海的意难平,都被他妥帖安放着,很多段落令人品味再三不忍放下,我单薄的语言很难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实是一本好书。
有文友说:“读书,是一件无风险的事情,是别人在替我们思考,我们不过是在重复作者的精神过程而已。所以一个人如果整日读书,他将逐渐失去思考能力。”这话对头,尽信书不如无书,所以读时并不是拿来主义全盘接收,而是要忖度书中所言正确与否,是认同还是存疑,从而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结论。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我以为凡是白纸黑字印刷的东西都是不容质疑的真理,后来才知并非如此。
明年的计划是不要总是看舒适区的书,因为越来越对艺术、美学和中国古建感兴趣,所以要针对性的挑些专业性的书籍学习,是为了提升完善自身,也是为了在陪伴点点学习和生活的同时给她正面的影响:学习是终生的习惯。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只有提高自己的时间质量,将有限的时间和生命投入尽可能多的热情做有意义的事,才能减轻虚度光阴的焦虑,也才能在老去时回看前尘少有遗憾。如果时间会说话,读过的书籍会让人从生活空间的一隅看向世界的另一边,近一寸有一寸的欢喜,高一尺有一尺的风景。
附注:配图出自呼吸摄影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