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厂》获得第92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也受到国内不少人关注,它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大背景下推出,受到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夫妇认可,并参与投资制作,中国玻璃大王曹德旺是片中的“主角”等等,从各种角度看,这部片子都够吸睛。看完影片,我觉得制作者所呈现的问题,以及呈现问题的客观态度,确实有独到之处。
影片以原始记录的手法,讲述了中国福耀玻璃集团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投资建厂的“故事”。按照曹德旺事后接受采访时所说,影片以跟踪拍摄的方式,完全按照事情发生、推进的实际进行记录。“故事”的核心是工厂是否需要建立“工会”,曹德旺认为在美国的工厂建立工会,会极大地损失生产效率,他的态度非常明确坚决:建立工会,我就关门不做!而美国工人认为工会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好的薪资和更加安全的工作环境。在这其中,中国和美国不同的企业管理理念、员工不同的价值观念不断发生碰撞摩擦,并由此折射出完全不同的体制和文化的交织碰撞。孰是孰非,影片没有倾向性的态度,更没有给出结论。
影片中有一个场景颇令人玩味。美国工厂的管理层到福耀集团的中国工厂学习培训,并参加了年会,其中一位美国高管被年会的氛围感染而流泪,他心情复杂地说,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是撕裂的,但人们又是一体的,世界是一体的。是啊,各种文化似乎造成了不同成员间的隔阂和割裂,但是,人类的情感又是息息相通的,既然是地球上的同一个族群,是否更应该放弃成见,超越文化、种族、制度的界限,更多地去互相理解、彼此拥抱,而不是互相争执、企图征服对方呢?
但是,这样的思考在面对一个中国建在美国的工厂的具体问题时,就又变得无力而模糊了。企业和员工,资本和工人的关系到底应该是怎样的?是“有缘修得同船渡”,必须同舟共济,还是必须彼此掣肘、互相博弈?在这部片里,你会感受到个体对于集体的奉献的价值,也会感受到工人争取更好工作待遇的价值。似乎都没有错。我想,资本即使只是为了利益最大化,也不可能完全是一匹脱缰的野马,而工人在追求更好生活的时候,也总是需要克服自身的怠惰和自私。但是,怎样才能寻求到平衡呢?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此片的导演之一朱莉娅·赖克特说的话令我惊讶不已。她说,或许,全世界的工人应该联合起来。这是多么熟悉的一句话!我不禁问:资本和劳动者关系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影片的最后,镜头里是进出工厂的成群结队的普通工人,中国工人,美国工人,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工人之间的界限似乎消失了,所有人,都不过是努力追求更好生活的群体而已。影片似乎真的做到了以超越国家和文化区别的视野来审视和思考。也许,以一部片子来撑起“走出自己的世界,理解和体验别人的生活”的尝试,显得过于轻浅了,但毕竟它提供了一种视角,不是吗?
转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