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退休”这句话如果我说,没人会感到奇怪。人到中年,各种压力担在肩上,有想逃避的想法正常。
可是这不是我说的,是个十六岁的孩子说的。现在的孩子怎么了,还没工作就想退休。
我知道他是想从现在的安逸,到退休后的安逸,中间的日子不要了。
最精彩的日子,最拼搏的日子,最自我的日子不要了。
其实这也不是不可以理解,人遇到困难的时候经常会有这种想法
但是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一、对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
二、即便有了目标也没有决心去做
三、贪图眼前的安逸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得让孩子摆脱依赖。
记得看过一篇报道,一个美国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可能要2/3甚至要由自己全部筹措。即便父母给了1/3,孩子也不会认为这是父母应该给的,还是会带着感恩的心去感恩父母。
而我们中国的孩子父母给孩子上大学是天经地义的。如果给少了可能孩子还不愿意。到大学里也不会为了自己的前程而努力学习,现在挂科的孩子越来越多。
这些不能怪孩子。中国的社会氛围,让所有的孩子觉得,拿不到大学毕业,这辈子就完了。拿到大学毕业,也可能找不好工作。为了逃避工作而去考研考博,最后还是在迷茫中生存。
我们的教育哪里出了?很多专家都是在思考这个问题。
单纯的学习,让孩子不知道所学的知识对自己未来有何用处。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和拓展。
学校的社会实践课都是形同虚设。并没有实际的内容。老师也不知道怎么上这个课。反正考试也不考。
看过一套美国小学主流科学教材在美国非常畅销的教材《科学启蒙》。每个课题的导入所提出的问题都让孩子兴趣十足,欢心喜悦。从而推动它们下面的探索活动:还是可以自己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再进一步推理。最后通过阅读学习来理解或掌握这个课题道所有内容。
有了这样的教材,阅读变成了一种享受;学习科学,也变得兴趣盎然;在轻松愉悦而又像侦探破案那样的阅读与探究中,不用多久,你就像科学家那样思考,像科学家那样探索与发现。
相比之下,我们中国的孩子每天在刷题中学习,盲目的被动,让他们缺少主动的动力。对生活对未来也失去了探索的能力。
当然不否认我们国家正在改变这样一些学习倾向,但是在地方上学习竞争依然非常的严重,升学率仍然是每个学校追求的目标。
当然更不能否认在我们的教育制度下有很多的有才能的人,频频的出现。
所以改变不了的现状,我们也要保证孩子的三观的正确。
不劳而获是无法享受生活的快乐的。劳动是光荣,是幸福,是一个人活着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