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上公开课就谈到了学生获取文本信息后容易遗忘的问题,听了夏谷鸣教授的讲座后,得到了一个启发:引导学生深层解读文本才是让学生理解并记住文本信息的关键。夏教授这次的讲座侧重点是从批评性思维这个角度去引导学生进行深层解读。讲座的思维导图: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首先形成的是对文本的表面理解,比如文章的主旨大意、中心思想等,这一层次的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这点我相信大部分老师也都能做得比较好。但是,仅仅做到这层理解,学生会很快就忘记所获取的信息。所以,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运用批评性思维进行深层次的理解。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质疑,然后进行推理、反证、求证,即对获得的信息,与之前的相关认知是否相符?如果相符,你认为是正确的吗或者你接受吗?如果是,怎么去证明,如果不是又怎样去证明?作者在阐述观点的时候,有些论述是正确的吗?遗漏了什么?你又有什么不同的论证方法和求证方法?这样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批评性思维就是寻求真相从而形成正确的观点。
对于文本的深层理解,我也用个思维导图来表达我的理解:
在平时教学中,对于深层理解文本信息,我也尝试过很多方法,批评性阅读无疑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下周要进行的必修二第五单元的课文解读里,我打算使用一下这个思路上课。
一、文本表层理解:
通过做相应的练习让学生进行文本基本的理解练习,以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二、引导学生进行批评性思维(小组合作):
Do you think the TV organizers were right to call “The Monkees” a band when they did not sing or write their own songs? Give reasons?以下两个辅助问题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What kind of qualities should a band have?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a successful band?
三、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搜集信息、表达观点、辩论;
四、做出结论(可以落实到写作文)
阅读中关注:
thinking critically、questioning critically、evaluating critically;
reading critically
to evaluate assumptions, evaluate reasons and example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