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母亲节,妈妈们总在这个节日受到更多的关注。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妈妈完全负责起教养孩子的工作,甚至还有不少妈妈不得不放弃自己职业的圈子在家带孩子。社会上也有不少对妈妈们的赞扬,比如“为母则刚”、“孩子是不是优秀妈妈要负很大责任”等等。
在母亲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想唱个反调:育儿,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
之所以发出这样的声音是因为在我最近的咨询中遇到一个案例:
这位妈妈原本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她的父母也很能赚钱,家里经济条件殷实。大学毕业后她嫁给了高中时的初恋,可是由于双方家庭环境差距大,老公因为种种原因也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婚后免不了有摩擦。
后来她怀了二胎,外加老大身体不好总是生病,家里人多次提出让她回家照顾孩子。由于家里经济条件尚可,最后她索性听从家里辞职回归家庭。
回归家庭后,由于丈夫没有很好承担起赚钱养家的责任,经济压力、养育孩子的压力一下子全部转嫁在她自己的身上。虽然陪伴孩子时候能让她获得不少安慰,但是整体的生活却不能让她感到幸福。
她告诉我,她的内心总是充满了负面情绪。一方面目前的生活完全依靠爸妈,她不敢想象再过十年十五年爸妈老去没有劳动能力了要怎么办。而另一方面老公多年做甩手掌柜,既不赚钱也不太顾家,自己两头兼顾身心俱疲。
案例中,这位妈妈明明有工作能力却因为没人分担育儿的工作而不得不回归家庭。而这位丈夫也没有太大的赚钱能力,夫妻两人最后只能靠着女方的父母过日子。
这种情况,完全可以由妈妈负责外出赚钱而让老公在家负责照顾家庭。夫妻两个只有把育儿这个工作分解开来合作完成,才能更好地把家庭婚姻经营完善。
合作育儿是我一直所倡导的育儿方式。妈妈把孩子生下来,不代表这个孩子的一切都应该由妈妈承担,她们也承担不了。所谓合作育儿,是指在家庭中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为家庭做贡献,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获得更好的成长。
密集母职是对妈妈的伤害
有些妈妈可能会有这样的顾虑:自己如果全职做某项工作忙起来就会忽略孩子,于是会因为少了对孩子的陪伴而充满内疚感。可是社会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家长的陪伴绝大部分会起到副作用。如果方向不对,妈妈越努力越是容易拖后腿。育儿的问题从来不是能不能陪伴,而是如何有效陪伴。
数据显示,在孩子三岁以后,妈妈们一周如果能做到8小时的陪伴,对于孩子来说已经完全足够了。剩余的时间,妈妈们完全可以去做她们愿意做的事情。
当我们把照顾孩子看作是女性主要职责的时候,就出现了密集母职。密集母职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全职母亲和职业母亲都产生了严重的内疚感,职业女性觉得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远远不够而内疚,全职妈妈觉得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独立形象而内疚。这两种母亲,都不会快乐。
另外我们的家庭生活不应该完全以孩子为中心,你首先是你自己,然后才是孩子妈妈。再者妈妈们也不必把孩子的成功和失败与自己的教养捆绑在一起,一旦这么做了,你会发现你是不允许孩子出现失败或者犯错的,于是妈妈和孩子都会变得特别痛苦。
案例中的这位妈妈就是不小心掉入了密集母职的困境。结果自己被牺牲掉,丈夫也没有很好发挥功能,夫妻两个还要啃老,整个家庭都不快乐。
所以家庭育儿的分工不一定要根据性别来确定各自的角色,有时候可以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整合资源做出合理安排。
爸爸和老人也能做得很好
从合作育儿的角度来说,爸爸和老人都是育儿的主角。北欧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爸爸愿意去尝试,爸爸抚育孩子的能力一点也不比妈妈弱。而今天,之所以父亲参与还是一个需要反复提倡的概念,是因为人们依然没有跳出过去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框架,即使已经证明这个男性没有主外的能力,男性自己依然不愿意来主内,而部分女性依然希望能把丈夫扶上马,让他成长起来。
合作育儿的另一个主角是老人。
二十年前我们还有四世同堂的说法,古代也一直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教诲。由于西方是核心家庭的模式,夫妻及孩子是一个家庭,老人不会太多参与进来。所以当我们照搬西方那套的家庭模式到中国时,会觉得隔代育儿似乎并不是那么好。
当隔代育儿被污名化时,合作育儿就被破坏了。现在大多数的家长,既需要老人照顾又觉得老人做的不对,这些家庭都过得很拧巴。
合作育儿如何实现双赢
最后,我再简单说说如何和老人实现合作育儿的双赢。
首先老人不一定就是错的。我们要相信,老人对孩子的爱并不见得比你少。在和老人一起教养孩子时,我们完全可以放心把部分职能交给老人。
其次,家庭生活中权责一定要非常明确。比如孩子的生活照顾可以交给老人而学习培养交给妈妈。当涉及到生活问题时,哪怕老人有些做法自己确实不那么赞同,但是由于生活照顾是老人的责任,他们就有权以自己的方式处理,哪怕是妈妈也不能干涉。同样孩子犯错如何教育是妈妈的责任,老人也不能在妈妈教育孩子的时候出面制止。
当把权利交给老人,自己就一定不能干涉,因为一旦干涉就是干涉了老人的权威。当老人在孩子面前没有了权威,他要么变得特别宠溺要么就是格外严格。而任何一种模式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好的。
最后,妈妈们要提高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影响力。幸运的是我们和孩子有天然的血缘关系,无论孩子和老人多亲近,如果妈妈们能做到一周8小时的有效陪伴,孩子最后还是会跟自己亲。当你的影响力提升了,在合作育儿中你才能有话语权。
在这个时代,妈妈和爸爸都会有不同的特点,男性和女性也会有不同的追求。家庭的分工不应再和传统一样与性别紧密相关。育儿的工作如果可以做到根据家庭情况让爸爸妈妈共同分担、各自分工,老人也很好地参与进来,那么整个家庭的氛围就会非常和谐。
合作育儿就是一个合作的机制,目的是为了每个个体都能发挥自己的所长,让家庭成为个体幸福的载体,提升个人价值,也把家庭利益最大化,这对孩子的成长也是非常有利的。我们不要因为受到了西方核心家庭文化的影响就把一个合作机制变为冲突机制,这对广大女性来说非常不利。
妈妈们,祝你们节日快乐,照顾好家人的前提是先照顾好自己;做好妈妈,不一定要时刻亲自上阵,把身边的资源用好,也是一种解决方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