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 • 茶
手工制作有多好?游过茶山知道

手工制作有多好?游过茶山知道

作者: 立七 | 来源:发表于2018-04-19 09:28 被阅读66次

从前跟朋友说起六安瓜片的传统工艺,不只是炒茶,从采摘到最后的“拉老火”,都与众不同,并且还是团队协作。

我感觉大家听懂了,直到上周的活动,才发现语言表达是如此匮乏,只有身临其境,看到师傅们井然有序地来回踱步,在圆形的炭火上掀开、放下,再翻炒茶叶,朋友们这才感受到瓜片的魅力。

采茶也是如此,瓜片不采芽头,只采第二片之后的叶子,许多朋友捏着茶树的芽头,一脸茫然地问“那芽头哪去了?

芽头们在茶季结束的时候,会被一起采掉,不去制作瓜片了,绿茶中最为金贵的芽,在金寨这个将军县,竟大笔一挥,弃之不用。

茶树的产地、品种是好茶的基础,朋友们坐着车,正好从外山到内山,从边缘产地行驶到核心产地。

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里,开车1个小时30分钟才能到的麻埠镇,有最优秀的“齐山中叶种”,海拔偏低开车半小时抵达的独山镇,有“独山小叶种”,再往山下的茶园就是乌牛早等早熟品种。

由于微观气候、树种、工艺的不同,最后呈现出来的滋味,好比特仑苏、纯牛奶和奶粉的区别。

中午出了些小插曲,平时没啥人的饭店爆满,我们驱车去了另一个地方吃饭,竟然是一家四川烤鱼店,门口晒着香椿头,和一只会说婴儿腔的鸟——山和尚。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会有川菜?

老黄告诉我们,原来这里修水库,来了许多四川的兄弟,他们带来了四川的烤鱼和辣酱,和本地的味道结合,才有现在的四川烤鱼。

午餐很棒,排个名:

NO.1 “香椿凉拌豆腐”,上面放着一些辣酱,豆腐粘、香椿香、蘸着辣酱滋味爽。

NO.2 “腊肉炖泥鳅”,刚开始吃倒没太多感觉,炖的越久,咸咸的腊肉味道,进入泥鳅里,泥鳅香咸嫩滑,鲜的难以忘怀。

NO.3 “响洪甸水库鱼”,有油炸小鱼、四川烤鱼。品茶越多,越对鲜活的食物非常敏感,所以鱼必须要鲜。烤鱼大,肉质略粗糙,炸鱼小,肉质细腻,都好吃。

还有一个苦菜,第一次吃,许多朋友喜欢,我感觉一般。

游学结束后,不断收到朋友们的反馈,总结经验如下:

茶山游学,不是讲知识,也并非走马观花,而是专注用户体验,住宿、餐饮、茶会非常关键。

有设计感、卫生干净的民宿,奇妙风味、地方特色的美食,会让活动更加精致。下次我们去太平湖住民宿,餐饮设计上把所有的皖南徽菜一网打尽,让用户玩一次,住最棒的酒店,吃遍经典徽菜。

作为主办方,核心是给用户创造价值

1、减少用户时间成本。

所有活动全部安排妥当,行程设计宽松,不能像普通旅游,从一个景点还没玩够就要赶到下一个,要有自驾游的轻松自在。

2、减少用户思考成本。

让大家不用动脑子去想,生活本来就很累,来游学放松一下,就不要那么辛苦了哈。对茶叶的讲解,所有知识需要经过“翻译“,做到一个完全不懂茶的朋友都能听懂

3、深度体验,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直指人心。

根据营销学中的峰谷效应,用户只能记得感受最好,和感觉最不好的时刻。所以需要设计一个高潮环节,这个环节视觉、嗅觉、味觉全部叠加,把积压已久的情感释放出来,达到“爽“”的境界。

可以设计在茶会,也可以设计成茶山上面的玩耍,也可以在茶厂里体验制茶。

4、社交赋能,让朋友成为朋友。

传统旅游,没有游客之间的互动认识,游学属于比较高端的旅游方式,可以为用户提供这样的氛围,而茶会是最好的契机,不只是茶艺的表演,重点在参与者之间的沟通。

一泡茶,聊两句,增进彼此了解,说不定能谈成几个生意,喜结美好姻缘。

游学结束,我们回到合肥,小伙伴们又一起吃晚餐,都说想去看看毛峰、猴魁,还想去武夷山看大红袍,我一高兴就答应了,下次太平湖、下下次去武夷山,就立此文为证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手工制作有多好?游过茶山知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pr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