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日蛋糕上的蜡烛一年比一年更多,我才终于在身边人的提醒下发现,我也开始需要操心有没有对象,什么时候结婚,要不要买房买车的问题了。所有的问题都很老套,但确实每个“适龄”男女都逃不掉的。于我而言,这些问题本身并不困扰我,困扰我的是如何让身边人觉得我的想法并非一时兴起。因为我不觉得结婚是必须,不觉得房和车是必须,我尊重那些想法与我相异的,我不后悔自己所选的,我想这就够了。就想我们一辈子面临的其他无数个选择一样,在结束前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这条路将把我们引向何方,下注然后落子无悔就可以。
为什么结婚不是必须?
结婚证不等于保证,不能帮爱情保鲜。两个人相爱,彼此愿意互相依靠,那有没有那一纸证明都可以彼此忠诚,享受权利履行义务。但若是不相爱了,这张不值钱的证明却也构不成实质性的阻碍,如果连感情都没有了,这张证涉及到的也只是冷冰冰的法律关系、财产分割。两个人在一起可以尽享乐,两个人分开了也可以无牵绊,这是我所追求的,一份简简单单的感情,不是因为有个人搭伙过日子“更划算”,不是因为眼前人有房有车,而是简单的因为我喜欢他想和他一起生活而在一个屋檐下“相互忍让”“相互作伴”。
不稳定的关系让我们更自律。一份不那么稳定的关系,可以让身处其中的两个人都能有适度的自律,不会把对方做的一切视作理所应当,不会过分放肆,毕竟我们的劣根性总愿意呈现给最亲密的人,所以才会有婚后无止境的争吵,才会有一次次的心理落空,倒未必是谁变了,只是关系更近了一步,我们对彼此的要求也更高了,很多时候责任、压力和负面的东西就会像野草一样从生活这块本就充满琐事的土壤里蔓延疯长。
为什么房子不是必须?
房子=超长期的房贷=巨大的个人财务杠杆,这意味着我们的人生不允许犯错。对大部分人来说,我们可能只能依靠贷款买房这一个办法,也就是买房的那天起,我们就背上了长达30年的债务,这三十年里每天睁开眼你就能清楚的想到一串数字:这个月要还房贷XXXXX,车贷XXXX,水电XXX,生活费XXXX,只恨赚的太少。偶尔听说二手房涨价了,终于可以窃喜下当年还好咬着牙买了房,不然如今更买不起了。可是如果某一天我们突然失业了,哪怕只是一个月,这一个月要怎么扛下去?也许短时间待业压力尚可,工作多年总还有些积蓄可以支撑,但时间一长,房贷的压力会大到人无法呼吸。想卖却发现流动性很差,急用钱的只能跳楼价甩卖。政府的政策也是一天一个样,谁也不晓得明天房子还在不在学区呢,还卖得出去否,还能卖出什么样的价格。当一个人和一套房子绑在一起的时候,意味着从今天起的三十年每天都要谨慎地活,要关心粮食和蔬菜的价格,要关心政策,要关心自己的饭碗,否则这套房也不过是黄粱一梦,并不真正属于谁。
不买房,更自由,租房的生活品质可能更高。一个月千把块万把块的房贷若拿来租房,并不差,对我来说显然更有品质一些。首先我可以选择更好的地段和楼盘。买的起的楼盘都在偏远乡下,车路不便,来回上班路上折腾的一来二去一整天都陷入一种疲惫的状态。但若是租住,预算高一些的时候会发现选择很多,品质都不错,还可以租住在靠近公司的地方。再也不用担心要早起上班会不会迟到,再也不用担心下班打不到车回家,更多的时间被节约下来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不买房如我,反倒觉得有一种自由感,工作机会在哪里我就在哪里,我待过悉尼,上海,现在来了深圳,未来想去更多的地方,而不买房给了我说走就走的能力和勇气。我常常会想,如果我真的有那么多钱可以买一套房,我会不会买。我仔细地想了又想,列了长长的单子,却发现买房在很靠后的位置。我想自己能在工作累了的时候想停就停,想给爸妈买辆新车去自驾游,想带爸妈长辈出国玩,想去学很多新东西而不用担心是不是实用,想帮助我能帮助的人哪怕只有一点点……如果买房是要我放弃所有这些,甚至还要父母把上半辈子的心血贴补进来,那我真的于心不安。
我想每条路都有人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先劣后,也许几十年后我才知道我选的是“对”是“错”,但不管未来是不是不结婚就不幸福,还是未来房价翻了N倍,我都不会后悔今天的决定,因为于我有其他的比这些更重要更珍贵。不求永远正确,只求举棋不悔,未来的每一天希望自己都能这样努力,享受生活和工作。
最后附上现在租住的loft小公寓以及和我作伴的猫咪九一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