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1-09-07

2021-09-07

作者: 姗姗_52f9 | 来源:发表于2021-09-07 23:00 被阅读0次

    《童年环境、动机控制策略与生命史权衡》刘姗姗 中原焦点团队 坚持分享第1499天

    分享摘自文献:《生命史权衡的内在机制:动机控制策略的中介作用》

    今天光看文献了,现在满脑子还是这些内容……

    第一, 在良好的童年环境中, 环境线索可感知

    可预测可利用, 而在恶劣的童年环境中, 环境威胁不可预测不可避免, 环境因素决定了最适合特定个体生存和发展的路径。

    第二, 物质条件的丰裕以及可能伴随的良好照

    料保障了动机控制策略得到正面强化的可能性, 相反, 物质条件的匮乏以及可能伴随的照料不足损害了动机控制策略的强化过程。比如成长于良好环境的个体, 其获得的成功与其控制水平成正相关, 努力了往往有回报, 因而其适应于环境的结果就是不断提升控制的能力、增加控制的信心。

    第三, 由于高水平的动机控制策略能持续得到

    正面回馈, 成长于良好童年环境的个体逐渐形成慢策略的发展模式更加关注计划性和未来的发展; 而成长于恶劣环境中的个体动机控制策略水平与实际的回报不存在积极的关系, 逐渐形成快策略发展模式, 更加关注当下的利益和生存。发展模式分化后比较稳定, 童年时期所塑造的心理机制一直影响个体的成长。

    第四, 当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时, 个体发展模式

    的差异就被突显出来, 慢策略个体无意识地采取积极理性的策略, 通过自身的努力消除环境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快策略个体无意识地采取非理性策略, 通过对短期利益的追求和满足实现对控制感的维持和提升。这是成年个体行为的差异从童年经历中寻找原因的基本原理。

    第五, 个体都会认为其采取的策略是最具有适

    应性的。通俗地说, 快策略者在大多数时候并不认为其快策略行为是不合时宜的, 根据生命史理论的观点, 快策略者的非理性行为体系在其成长过程中可能是发挥积极作用的。动机控制策略是一种内心动机驱使下的行为策略选择, 而不仅仅是一种知觉, 其引导了一系列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动机控制策略所代表的内在机制, 是个体在生命史权衡中主动表达的过程, 而不仅仅只是一种理论概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1-09-0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rm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