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四句教,
圣学正法眼藏,
修行核心。
1.无善无恶心之体。
一真法界,一心三藏,本体。
一切都是中性的,
事情本身内在无任何意义,
这是造物主赋予我们的伟大礼物,
不二曰一。
一切皆中性,
让己达如如不动状态,
勿仅停留在此。
无善无恶≠执空≠麻木不仁。
宁可执有如须弥山,
不可执空如芥子须。
2.有善有恶意之动。
我赋予事情的任何意义,
都不是这个事情发生的真正目的,
评判、赋予任何意义都不对。
我赋予的意义完全决定我从境遇中收到的结果。
勿动辄站在道德制高点空掉一切,
执空、赋予无意义也是赋予意义。
3.知善知恶是良知。
小我一赋即错,
故根本不要赋予任何意义,
只听良知的。
意义只有良知知道,
良知会告诉你事情对于自己的意义,
良知不赋予意义,
依良知而动即可。
我的意义意味着我的功课,
业力和天赋才华。
没意义游戏就没得玩了,
孔子、老子、佛陀、耶稣,
都在依良知而动。
4.为善去恶是格物。
一做就有意义。
佛讲法49年,伟大的教育家。
生命本体无意义,
但本体要经由自己体验,
疗愈业力,清除业障。
不舒服就格物致知,致良知。
一旦行动就有二元对立,
良知光明一定爱国,
无仁爱恻隐之心,
则无良知可致。
执空危害》执有的危害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良知即是行,
如如不动的接纳,
动气就为善去恶,
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去行动。
将不正之事正过来,
格负债疾病情破侵略,
格物即正事。
开国元勋,
皆是乘愿再来,
非佛即转轮圣王。
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有之,方可成功。
"善战者不怒,
善胜者不惧。”一一诸葛亮
把动气转不动气方法即是格物致知,
回到中,
回到中性不看思想看情绪。
为善即循理。
循理,循天理,即循良知,恻隐之心,
即知行合一,二者无先后。
行动是良知的闭合循环。
良知越光明,
越具恻隐之心,
越不光明,
越麻木不仁。
一法不见,一法不舍。
即无善无恶,一切皆空;
知善知恶,只听良知,知行合一。
圣学只两个功夫,
格物致知与知行合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