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记忆中的中原年:那些温暖的旧时光

记忆中的中原年:那些温暖的旧时光

作者: 肥嘟嘟看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18-02-21 22:37 被阅读0次

    想起小时候过年的光景,脑子里都是温暖的回忆。为什么过去的时光只剩下美好和温馨?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倾向于将痛苦的经历封存在潜意识里,那部分能让我们叙述出来与人分享的,都是愉快的回忆。

    年持续的时间很长。从腊八开始,就是进入年了,家乡俗话叫“腊八祭灶,年下来到”,过了正月十五,年才算结束,大人们会说“年又跑远了”。对孩童来说,在从腊八到正月十五这段时间内,值得期待的大事件有腊八、祭灶、除夕、大年初一、大年初二、正月十五。

    腊八:那碗腊八粥

    在记忆里,腊八是一碗简版的腊八粥来充实的,说它简单,是因为它只有大米,没有其他七种谷物。家乡地处中原,平日主食都是以小麦面粉为主,家家户户很少常备大米,但腊八这天的午饭,每家就会不约而同地做腊八粥。

    我妈会在这天做软糯的米饭,看不见汤水,但大米绝非粒粒分明,再加上一锅带汤水的荤素混合菜。这种介于南方说的粥和米饭的好处在于: 不喜欢吃菜的小孩,可以在米饭出锅后,洒上白糖拌匀,立即变成了甜米饭,很像小贩沿街叫卖的白糖粽子。

    祭灶:灶糖

    祭灶又称小年,是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据说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述职的日子,家家户户敬献灶糖,让他为家里多说好话,给来年一个更红火的光景。在家乡,这天还要打扫屋子,把陈年积攒的灰尘都清理干净。小时候,对祭灶最深的记忆还是灶糖,灶糖是圆饼状,通常放在面缸保存,吃的时候需要用刀背震一震,再敲成不规则的小块。

    除夕之前:写春联

    贴春联是除夕当天一件非常重要的活动,在除夕之前,需要把春联准备好。小时候,大家还习惯于找村里最有学问的人写春联。所谓春联,在家乡人看来就是吉祥话。最有学问的人积攒有一肚子的吉祥话,同时一定会写得一手好大字。关于如何握笔的姿势,我还是从一个村里写春联的人那里听来的。他说握笔要有力,怎么显示有力?那就是在你写字的时候,如果背后有人冷不丁地要去夺你手里的笔,不能被夺走。直到现在依然能记得这句话,大概是因为这话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说要握笔有力,而是描绘了一个可视化的场景。

    现在村子里上大学的年轻一辈越来越多,但是这些人中毛笔字写得好的就屈指可数了。印刷春联越来越喜庆和花哨,很少再有人家去找人专门写春联了。

    除夕:饺子、拜年、稀罕的美食

    除了贴春联,除夕的另一项重要活动是包饺子。除夕下午包饺子,除了要包够当晚吃的,还要把大年初一早晨的饺子提前包出来。初一的饺子有讲究,要在其中一个饺子里包上一枚硬币,谁要在初一的早晨吃到这枚带硬币的饺子,就预示这个人在新的一年里最有福气。另外,初一的饺子里还要放几根面条和一小把小葱,妈妈跟我说,这是钱串子。

    除夕夜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因为这是一年之中唯一有正当理由熬夜而不被大人管束的时候。如果熬过新年的钟声敲响,第二天被小伙伴问及,可以骄傲地说,我12点以后睡的。而有意思的是,乡村虽然没有新年的钟声,你大概从鞭炮响起的时间大致推断出是不是到了十二点。大概在接近十二点的时候,零星的鞭炮声开始响起,那些等着放鞭炮的人因此像受到了鼓励似的,开始呼应最先的鞭炮声,鞭炮声开始变得此起彼伏。

    小孩子最喜欢除夕夜,是因为这天晚饭之后就有压岁钱拿。孩子的第一份压岁钱一定是来自爸妈。就算平时最怕孩子乱花的父母,在给压岁钱这件事情上也绝不含糊。去给爷爷奶奶磕头,爷爷奶奶也会给压岁钱。每年奶奶给我压岁钱时都会说给我的最多,因为我最乖。我信以为真,但心里并没有美滋滋的,钱对小时候的我来说,没多大用处。现在想来,奶奶对弟弟们应该也这样说,希望他们心里美滋滋的。

    而爷爷总能搞到一些我平时吃不到的稀罕玩意,现在记得最清楚的是荸荠。第一次吃荸荠,感觉真好吃,又脆又甜,至于怎么去皮,我大概是洗过之后,像啃苹果一样把皮啃掉,再吃果肉。现在再吃荸荠,我用刀子先削皮,看到白生生的果肉,脆甜还是脆甜,不过感觉没有小时候那么好吃了,看来还是要啃着吃。

    大年初一:新衣服、吃和玩

    大年初一那天,所有的活动就是吃和玩。头一天晚上把第二天的早饭食材提前放到锅里,第二天早上只需烧火就可以了。这天的早饭是家里的男人来做,一般是爸爸。妈妈劳累了一整年,这一天的早饭要让妈妈歇一歇,爸爸来动手。我想之所以头一天晚上把食材放到锅里,大概爱操心的妈妈还是不太放心一年难得下厨房的爸爸,索性一切安排妥帖,只需点火就好。当天吃的瓜子皮花生皮不用扫,中午之前不能动剪刀做针线活,据说忙了一整年,这天要让自己休息一下。

    大年初一这天,大家都要穿新衣服。辞旧迎新,先辞掉身上的旧衣服,用新衣服迎接新年。穿新衣这件事,最开心的还是孩子。我印象最深的一件新衣是一件薄薄的翻领褂子,在衣服的正面左右两边,是我妈手工绣的花。只可惜这件衣服在只剩下缀扣子的时候,领子被倒掉的蜡烛烧了一个窟窿。

    大年初二:回姥姥家

    大年初二,穿上新衣服回姥姥家,妈妈总是会带些老人家喜欢吃的东西,姥姥总是准备好了压岁钱。姥爷在我还没有记忆的时候就过世了,剩下姥姥一个人过。她特别爱干净,不管院子还是里屋,都是未经修饰的泥土地,但却一尘不染。在农村,我从没见过那么干净的家。姥姥过世后,房子留给了大舅和大舅妈住,只是院子和里屋再也不像姥姥在世时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在姥姥家过夜印象最深的还是夏季。夏季可以把床搬到院子里,姥姥家里有件老式的雨衣,在盛夏里,铺在身子下面,躺上去,又凉又软,比凉席舒服。姥姥让我明白,哪怕一个人老来孤单,依然可以把日子过得一丝不苟。

    元宵节:汤圆、花灯和烟花

    正月十五有汤圆、有花灯、有烟花。最像模像样的正月十五是高中和同学一起过的。那天晚上不用上晚自习,我们去看了花灯,吃了汤圆,看了烟花。那灯火通明人头攒动的场景,用来拍摄《红楼梦》中英莲丢失的桥段再合适不过了。烟花就像冬日的雪景一样,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倏忽即逝世的浪漫,这大概就是烟花常在偶像剧中被当作求爱求婚的道具的原因吧。

    由于今年在异乡过年,关于小时候过年的片段、那些曾经温暖了旧时光的人,就一股脑地涌到了心头。记下往昔时光,聊以弥补心中遗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记忆中的中原年:那些温暖的旧时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ta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