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管理刻意练习的终极作业是:请用杨三角的方式制定公司或部门的业务/人才匹配及激励计划。对此,我的粗略思考如下,欢迎大家扶正。
我们部门主要由四个小组组成,分别是销售组,销售技术组,客服组和工厂协调组。至于人才匹配及激励计划,可参考杨三角的方式来制定相应计划:即解决员工愿不愿,会不会的问题,及公司有没有激励人的环境等的问题。
思想:解决员工愿不愿意干的能力
能力:解决员工会不会的能力:缺啥补啥。
政策:组织环境:公平,公证,透明的,激励人的环境。一群人都干得开心。做得好的就得到好的回报。
杨国安的杨三角(1) 首先解决员工愿不愿的问题:
1、马云说过一句话,人要走,要么钱没给够,要么受委屈了。合理的薪酬和绩效制度是前提。所以薪酬方面肯给钱,敢给钱。绩效考核方面要高绩效高回报,形成正向循环。
因为我们目前是日企,跟大多数日企一样,销售是只拿基本工资,没有提成的。公司在为营造一种互帮互助,前辈带后辈的环境的同时,却让整个团队没有多少活力,有点像青蛙,推一下,跳一下。而且很多在公司混日子的人大有人在。改变薪酬结构为基本工资➕业绩提成不失为一个好的尝试。
2、在管理层的选拔和任命上,可改传统的任命制为报名和邀请制度,每年1-2次报名进入储备池和管理梯队的机会,首先从意愿上,保证选拔进入管理层和后备梯队都是积极主动的意愿。
(2)然后解决会不会的问题
1、逐步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比如我们大多数人都了解的阿里的湖畔大学等,很多企业都有设立自己的培训基地。在当下这个多变的年代,也许职业生涯规划是艰难的,但是个人能力成长规划却是可行的,因此,可以结合公司的实际运营业态,协助设计员工在公司的成长路径,即人才发展地图。比如管理类、技术类、营销类等一一对应管理层所需的领导力课程,各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培训等。
2、培训方式方面,脱去传统学校中的上课式培训,而是注重在平时的工作和培训中,设计场景,引入案例,建立导师制度。让员工面临真实的挑战,在挑战中成长,通过教练思维,在平时的工作中,导师真正落地去协助解决问题,指导处理,形成有效的传-帮-带,而不只是组织上上课就算完成培训。
(3)政策,组织环境
1、建立公平,公证,透明的,激励人的环境。推动全员绩效,引入 7-2-1 模型,通过绩效体系的建立,对于“1”的部分,给予培训,仍不合格者坚决请退,同时加大政策倾斜。对于“2”这个部分给予充分的发挥空间和资源支持,可半年度或一年一次绩效考核,保证合理的人员流动率。使优秀的人有发挥的空间,有动力,让中间的人有压力,让想混日子的人日子难过。
2、可参考朱一帆老师的团队,前期建立匿名的通透的沟通反馈渠道,引进公平评价环境,引用张丽俊老师的话说就是 360 度考核机制(半年度或者年度考评),坚持引入对高管和中层的 360 度评价,建立考核的标准(业绩、潜力、价值观评价、相关事例),保证管理团队的业绩、胸怀、人品过硬。通过人力部门提供充足的数据和实例佐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