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十大戏剧之一的桂剧,虽然是戏剧家族最晚诞生的宝宝,但它并不受宠,也不像其它戏剧那样受人瞩目,家喻户晓。用生不逢时来形容它,真是一点不为过。
首先,它的出生就没赶上好时候,生在清末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有钱的人忙着建立自己的势力,没钱的人忙着逃命,哪有几人有时间出来听戏互关互赞?
再来看看桂剧的创始人唐景崧,也是个不招人待见的主儿,他是台湾最后一任巡抚,却没能守住台湾。在日军攻占台湾后,逃回了大陆。
官场失意的唐景崧丢了疆土,被罢免了官职,人设崩塌,被千夫所指。
他黯然神伤,只有在戏里找寻内心的世界。于是,便开始着手研究戏剧,将桂林当地地方戏剧与皮黄戏相结合,创建了桂剧。
皮黄,也就是京剧。这桂剧的身上,流淌着国粹的血液,用地方话来演绎,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完美结合,在当时,这样新奇的方式,在文艺圈产生了轰动,着实也圈了一波忠粉。
不过,那时的文艺圈毕竟不像现在的互联网,一条爆款视频就能圈粉几十万上百万,一部贺岁片,就能卖出上亿票房。那个时候,还是仅限于王孙公子,达官显贵吃饱了没事干,喜欢听个曲唱个戏。
可怜曾经官至二品的副省级巡视干部唐景崧,沦落为戏班主任。他仿照在京城看京戏的样式,建戏台,搭戏棚,还招募湖南及家乡附近的艺人乐师,开办名为"桂林春班"的戏班子,培养了一批桂剧演员,成为了桂剧改革第一人。
他按照京戏的剧本,亲自编写修改戏曲剧本。对舞台的表现形式也进行了各种新的尝试,自己化上妆,粉墨登场,吹拉弹唱样样能来,还真是个能文能舞的全才。
在他的推动下,桂剧曾经有一段辉煌的时光,他和他的戏班子,在桂林的榕湖边上的一幢别墅里,创建起五美堂戏台。最辉煌的时候,阵容整齐,拥有众多名伶,其中光是女学徒就招收了三十多名。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桂剧从此有了女演员。
但是,毕竟乱世是出英雄的时代,再美的花旦也只是昙花一现。纵使桂剧内容丰富,唱腔婉转,情节动人,因为出生的年代特殊,所以也没能成功锁上太多的粉丝。时至今日,还是个不温不火的状态,就连广西当地人,听桂剧的都寥寥无几。
所幸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给予了高度的重视。2006年5月20日,桂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年来,桂剧也频频推出精彩大戏,如《大儒还乡》,还荣获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大奖,引发了一阵桂剧热。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桂剧也会迎得更多粉丝的青睐,重放光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