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西宁,正经吃的第一顿饭,茶杯里倒的,就是西宁人说的奶茶。
第一口竟然很难下去,我说这是酥油奶茶吧?主人说不是啊,就是正常奶茶。就又喝了几口,怎么都感觉有挥之不去的酥油味。
主人说你新疆人难道不喝奶茶?
我说怎么不喝?平时家里也没少煮,很日常。但从来没有酥油这一味。
在我的味觉里,西宁的奶茶浓,咸,奶多于茶,似乎还添加了其他的一些东西,而新疆奶茶,以我平常喝的,是茶为主,奶为辅,基本只加一点盐,而再没有其他添加。
这就是同为西北省份的人生活中大同小异的具体体现。
比如奶茶,在西北各省,我都有喝过,在当地似乎也都习以为常,但最普及最日常的喝,是在青海,而且添加熬煮最为讲究。新疆如今不如青海普遍,城市饭店里已经基本见不到了,唯有在家庭,在县镇牧区农村,还有保留。至于甘肃,奶茶也存在,但可喝可不喝的,也就基本不怎么喝了。而陕西,见的最少。
在我的认知里,现如今,最多的保留着西北传统喝茶方式的省会城市,也就是西宁了,在西宁,老人们走亲访友时,茶依然是少不了的礼品,至于枣儿茶,茯茶,酥油奶茶,盖碗茶,大麦茶,面茶,还都可以见到。兰州三炮台的地位,多少年也不曾动摇。但在乌鲁木齐,在西安,喝茶已经和内地没有多少分别。
总有人说,西北喝茶没什么内容啊,兰州三炮台,放在西宁就成了盖碗茶,整个西北,说来说去,大体也都是用砖茶,用熬煮的方式,来获得一点茶的意思。这种说法,我只能归于没文化这一类。
知道三炮台和盖碗茶里的春尖茶是什么来路吗?那必须是云南普洱地区在三四月采的茶尖制作,才能称之为春尖。
而在西北地区和食物处在同一地位上千年的砖茶,也从来不是粗陋之物,虽然砖茶是以茶叶茶茎茶末蒸压而成,其型如砖块,但它的制作工艺丝毫不比其他名茶少,分类也五花八门,如青砖、米砖、花砖、茯砖、康砖、黑砖之分,虽然统一为黑茶,但不同产地不同工艺的上品砖茶,却各自具有了千变万化的奇妙味道。其中,尤其又以湖南安化湖北咸宁的砖茶和陕西泾阳的茯茶为最。
普洱兴起多年,黑茶也不过是这几年兴起,但真正的茶客,面对好的砖茶,也不会说出一个不好来。用熬煮的方式制作出来的砖茶,不品过,是无法体会它的丰富浓郁醇厚的。
在青海湟源的茶马古道遗址,在陕西甘肃新疆的丝绸之路遗址,有多少是因为茶叶而生发出来的?这只有历史知道。在西北兴盛上千年的茶砖和春尖,值不值得刻进骨子里,值不值得拥抱和珍惜,只有西北这片土地上一代代生活的人知道。
但西北,也并不会完全的把远方的茶按自己的方式当做珍藏。
在甘肃,陇南地区从来都是我国茶区的江北茶区,其茶园,在陇南的文县、武都、康县广泛分布,统称为陇南绿茶。虽然我在兰州没喝过也没听当地人推荐过,但市场上一直存在的一个说法,应该可以在某一方面印证陇南绿茶的品质,那就是凡假冒西湖龙井,绝大部分必用文县绿茶。
至于陕西,汉中和商洛从来也都是传统茶区,但因为其名气小,所以陕南绿茶在市场上极为小众,直到几年前,汉中朋友送我两盒汉中仙毫,一品之下,大为惊叹,以为其不负仙毫之名。
最神奇的,还是青海十几年前出现的果洛州班玛县藏雪茶,发展至今,据说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我不确定它是不是茶的品类,因为它是以班玛县原始森林中蔷薇科苹果属植物花叶海棠和变叶海棠的叶子为原料,利用传统加现代的制茶技术精心加工制成。我没喝过,但有朋友说那真的是茶,而且是不一般的茶,其价值很高,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和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抗缺氧的“三降四抗”的作用,对提高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等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之所以见不到,纯粹是因为产量少,多用于外贸出口的原因。
且不论什么原因,在我的理解里,我只能说,在西北所形成的上千年的茶文化和茶传统,应该是西北人所筛选和找到的最让自己喜欢和愉悦,最贴近生活,最能为自己接受的方式,所以,它才能在历史中,传承至今。
所以,来西北,读西北,了解西北,那就用西北人最日常的方式,先喝喝西北的茶。我想,这是打开西北的最佳途径之一,而且不可代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