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字欲读书每天读点道德经
《道德经》之三十四章 终不为大

《道德经》之三十四章 终不为大

作者: 如清风_ | 来源:发表于2019-04-09 20:36 被阅读2次

原典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

    大道普遍存在,左右上下无所不到。万物依靠它生存而它不推辞,成就了功业它也不据为己有。它养育万物而不主宰万物,永远没有私欲,可以说它很渺小;万物归附它,它却不自以为主宰,又可以说它很伟大。因此圣人始终不以伟大自命,才能成就它的伟大、完成它的伟大。

经典解读

    老子在这一章论述了“道”的作用。“道”生长万物,养育万物,使万物各得所需,而“道”又不主宰万物,完全顺任自然。

    老子讲,“道”可以名为“小”,也可名为“大”,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圣人”、“侯王”,实际是在期望执政者们应该像“道”那样起“朴”的作用。换个角度看,本章又是在谈“圣”、“侯王”所应具备的素质。

    关于“道”的属性,“唯心论”的观点认为,老子的“道”是一个超时空的无差别的“绝对静止的精神本体”。而学者张松如则说“我们不这样看。‘大道氾兮,其可左右’,怎么能是‘绝对静止的精神本体’呢?而且,就它覆育万物,而不自以为是主宰这方面看,‘则恒无欲也,可名小于’;就万物归附它,而不知道谁是主宰这方面看:‘则恒无名也,可名于大’。无欲、无名、可小、可大”,这个‘道’又怎么能是‘超时空的无差别’呢?”

    我们认为,“道”是一个物质性的概念,虽然耳、目、触、嗅等感觉器官都不能感受到它,但它实实在在地存在于自然界,而不是人们主观臆想的精神性概念。这是我们准确理解老子“道”的概念的关键。此外,老子还发挥了“不辞”、“不有”、“不为主”的精神,可以消解占有欲、支配欲。从“衣养万物”中,使人们感受到爱与温暖的氛围。

    老子在描写“道”的伟大时,用了相当诗化的语言——“大道氾兮,其可左右”,阐释大道无所不在,它恩泽如海,无所不至,普施天下。这是“道”的伟大,而“道”更伟大之处在于有功而不自恃,更不占为己有。

    其中,老子还讲了“道”的人性化,“衣养万物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从这“小”、“大”之中老子得出了“以其终不自大,故能成其大”的结论。

本文内容来源于《道德经大全集》。

相关文章

  • 《道德经》之三十四章 终不为大

    原典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

  • 《道德经真义》第三十四章 终不为大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被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于大...

  • 学习《道德经》第三十四章《终不为大》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 爱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

  • 差不多就行?那可不行!

    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听大伦老师讲《道德经》。天下的难事需要从简单...

  • Django来敲门~第一部分【6.2 HTML视图模板】

    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道德经》 本节内容 HTML页面的渲染 ...

  • 接受自己的平凡,才会成就非凡事业!但要记住:可平凡但不可平庸

    我们一生努力,不过是为了做个平凡的人。 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答案。 《道德经》中说: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 细节的力量(深度好文)

    《道德经》中有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意思是说:天下的难事必须...

  • 从小事做好

    《道德经》中有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意思是说天下的难事必须从...

  • 2019-02-02

    《道德经》中有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意思是说天下的难事必须从...

  • 难事必作于易,大事比作于易

    《道德经》中有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意思是说天下的难事必须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之三十四章 终不为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xw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