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远离喧嚣,栖居内心最敏感的角落,那地方脆弱时,几乎承受不了一片雪花的重量,坚强时,可以倾尽所有的力量,抵挡住风沙。诗人深怀悲悯,如果他捧起一把芬芳的泥土,他也会感动得流泪。
霜把它那寒气逼人的冷
带入我的心底
顿时
用铁做的心墙
再也经不住寒冷的攻击
碎了一地
——《霜》
现实是如此严酷,小作者那敏感的心灵,仿佛感受到“一夜之间,大地就苍老了”。不过,不管生活多么艰辛,诗人总能在爱,尤其是母亲的爱中得到庇护和慰藉。母亲“那慈祥的脸,就像一缕阳光”抚摸着作者“幼小的心灵”。在《听雨》中,小作者也写到:
妈妈的声音
就像这春雨
静静地守候在
那无可触及的地方
不离不弃
——《听雨》
诗人的使命,与其说是感伤世界,不如说是唤醒沉睡的灵魂。对那些虚幻的追逐,小诗人以她早熟的智慧,报以一笑。
有一天
我将手伸去
以为能
抓住一只
飞舞的蝴蝶
结果
却空空如也
——《无聊》
诗人是敢于质疑命运、完成自我救赎的先驱者。他们穿过苦难之海,在孤独的旷野里流浪多年,到达他们的应许之地,那是世俗尘土无处可落的空白边缘。
银杏
是一把扇子
轻轻地
把风吹散了
银杏
将风带进
那无影无踪的
岁月中
一瞬
风便被卷进了
一片黑暗中
——《孤独的风》
其实,是风吹走了银杏,还是银杏卷走了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保持一种怎样的心态。
小诗人在几首诗中写到关于孤独的主题,这并不是缺少关心和爱,而是这个年龄,孩子们独立精神开始萌芽,他们不断开拓内心深处的原野,在独面充满未知的世界之时,更易产生困惑和无力之感。
这样的心境,不当视为消极,应该说是孩子心智日渐成熟的标志,正如她散文中所言“其实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该怎样去享受孤独。”
十二岁,童年渐行渐远,走向少年的人生更加广阔浩大,前面有沼泽,有密林,也有高山、大川。相信小诗人也“在自己的生命中点燃了属于自己的那一束篝火”,在温暖自己的同时,或许也能照亮别人。
2021.5.2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