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种父母?
公园里,家长们带着孩子在玩耍。对于家长们的行为表现,你可能很快便能分辨出3种家长,下面是这三种家长的典型例子:
一位穿粉红色衣服的妈妈拿着玩具铲子和玩具桶,跟穿蓝色衣服的儿子说:“看,你需要这样铲沙子,才不会洒到鞋子里。”当孩子尝试用玩具桶直接铲沙,遭到妈妈阻止:“不对,桶不是这样玩的,玩具铲子才是铲沙子用的,桶是用来装沙子的……”当孩子丢掉了铲子,尝试直接用手抓沙子和小石子,又被妈妈阻止:“不能,沙子会进手指缝”……没多久,小男孩觉得无趣,跑向了一旁的灌木丛。
一位穿墨绿色衬衫的爸爸和穿黄色T恤短裤的儿子。小男孩在沙池里挖坑,爸爸眼睛盯着手机屏幕。没多久,小男孩朝爸爸叫喊,希望爸爸跟他一起玩,被爸爸不耐烦地拒绝:“我没空,大人不会做这么幼稚的事情的!”听到爸爸的回答,小男孩跑到爸爸身边并且牵起爸爸的手,希望把爸爸拉进沙池里。小男孩的举动遭到爸爸呵斥:“要玩你自己玩,不玩我们就回家!”小男孩眼泪汪汪。
一对穿绿色T恤亲子装的妈妈和女儿。小女孩在沙池里堆城堡,妈妈坐在一旁,不时关注地看看自己女儿。当女儿提问题时,她微笑着回答;当女儿偶尔需要帮忙时,她会用口头指导,偶尔也会参与到女儿对城堡的装饰上。比如妈妈建议女儿,她可以在城堡前面建一排篱笆或挖一条护城河,这样城堡不仅好看又安全。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心理与脑科学专家Chen Yu曾经与同事做了一场研究。他们把一群1岁左右大小的宝宝和宝宝的爸爸或妈妈邀请到实验室,并要求大人像平常一样陪伴宝宝玩一会儿玩具。研究人员在一旁观察父母与宝宝的互动情况;父母陪伴了一会后,研究人员让这些父母鼓励宝宝自己玩,研究者继续观察宝宝们的玩耍情况。最终,研究人员将父母的不同表现分为三种陪伴模式:
1、父母主导模式。父母为玩耍的主导者,一坐下来就拿起玩具给宝宝,并且“尽责”地告诉宝宝怎么玩。
2、父母忽视模式。这些父母让宝宝自己玩,有些父母干脆看着远处发呆,与宝宝互不相干。
3、宝宝主导,父母辅助模式。父母让宝宝在玩具旁边坐下,让宝宝自发玩耍,当宝宝需要帮忙或遇到困难时,父母及时给予指导。
结果,在第三种父母影响下的宝宝,他们的专注力时间是第二种父母的4倍,而第一种居于两者中间。用图片显示是这样的:
▷三种陪伴模式对应在亲子教育上,便是3种不同的亲子教育模式:
父母事事包办
一位小男孩在出门前尝试自己穿鞋子,妈妈走到他身旁说:“还是我帮你穿吧,你太小还不懂”;出门后,当小男孩想自己背包,妈妈说:“你不要背,对背部发育不好”;走在街上,小男孩想自己戴上帽子,这时妈妈又冲过来:“你戴不紧,我帮你”……
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说,宝宝一生下来就是环境的主动探索者,他们通过对客体的操作,积极地建构新知识。换一种说法,便是孩子们需要自己动手,才有助于他们认识环境、掌握技能、学习生存的能力。父母事事包办将打击孩子主动探索的天性,伤害了孩子学习的自信,孩子不仅不能学习成长,他们也不会热衷做事情,那么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
父母忽视孩子
忽视型的父母,最常见的是留守儿童的父母,以及“假留守儿童”的父母。什么是“假留守儿童”父母?父母每天都能见到孩子,但不关心孩子,很少陪伴孩子玩耍,当孩子希望父母陪伴时或遇到困难需要父母帮助时,这些父母习惯性拒绝。父母可能沉浸于自己的事情或工作,对孩子冷漠。结果呢?他们的孩子容易拥有低自尊和自我怀疑的特质。因为父母长期的忽视和冷漠,让他们觉得“爸妈不爱我”,“我是不被重视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他们一开始可能会尝试让父母的目光聚焦在他们身上,比如那些爱玩手机的父母,他们身边常常不缺乏吵吵闹闹的孩子;历经拒绝之后,这些孩子不会再尝试让父母关注他们,而是从父母身上学会了冷漠和忽视他人。低自尊和自我怀疑也常常让他们不能集中更多的注意力在面前的事情,所以这些孩子的专注力最糟糕。
父母陪伴、孩子主动成长
在这种亲子模式中,父母是孩子的守护者和陪伴者,他们关注孩子的成长,但不会告诉孩子如何“成长”,更不会事事包办。他们往往先让孩子顺从天性地成长,当发现孩子遇到困难或做了错误的行为时,这些父母能及时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和纠正。这些孩子不仅容易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孩子也因为具有更多的主动性而充满自信。他们就像花圃里被保护着却又能沉浸在阳光和雨露中的小树苗那样,快活成长。
美国丹佛大学自尊研究心理学家苏珊·哈特(Susan Harter) 说,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支持和关注,会带来孩子的高自尊和积极的自我关注。他们快乐地而踏实地成长,没有父母事事包办的烦恼,也没有因为父母冷漠而带来痛苦,他们没有这些心理上的困扰,他们更容易专注自己眼前的玩具和事情,专注力也会比其他同龄孩子更好。所以,父母给孩子最好的陪伴和教育,应该是在“忽视”与“包办”两者间取得平衡,正如波兹坦大学心理学家法寇˙莱贝格所言,“忽视”和“过度保护”一样糟糕。父母们既不能对孩子缺少陪伴和关注,但又不能关注过度而限制了孩子的主动性。
4岁就弹奏高难度的莫扎特音乐而走红美国的小男孩Evan Le,他的父母也是这种“父母陪伴、孩子主动成长”的养育模式。Evan2岁半时,父母给他的哥哥买了一台玩具电子琴,好奇的Evan自发玩了起来,父母常常会耐心地回应Evan有关按键发音的问题。后来,父母发现年幼的Evan会听着一些简单的童谣时,在玩具电子琴上按出相似的声音。父母觉得孩子很专注于音乐,便给儿子买了一台真正的电钢琴。年幼的Evan对音乐越发喜爱,他总能自发地长时间沉浸于探索和演奏音乐,还自己创作音乐。后来Evan被当地的音乐学院招收,老师认为他是不可思议的“天才”。
形象地说,父母是园丁,花骨朵往左边生长还是右边生长,由花儿自己说了算。正因为园丁给了花儿足够的爱和自主空间,它们便能专注地生长、专注地绽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