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每天写1000字
《湮灭》:包装着科幻外壳的恐怖小说

《湮灭》:包装着科幻外壳的恐怖小说

作者: 一滴哒哒说 | 来源:发表于2019-01-06 21:25 被阅读170次

    2014年,美国作家杰夫·范德米尔(Jeff VanderMeer)创作的长篇小说《遗落的南境》第一部《湮灭》,击败包括《三体》在内的其他几部小说,获得幻想小说界最高奖项“星云奖”最佳长篇。2018年,《湮灭》改编的电影上映,由奥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主演。

    我先看完了电影,貌似讲述了外星生物入侵,并与人类基因融合的过程。电影特效感人,然而那种孤独诡异的氛围还是刻在了脑子里。

    据说电影不如小说好看,于是没忍住又看完了《遗落的南境》三部曲。

    故事设定了这样一个背景:国家南部的某处海岸,在一次“特殊事件”后被一道神秘的边界围了起来,任何接触到边界的生物都会莫名消失。政府设立了南境局,企图探明该片“X区域”的成因与未来影响。

    第一部《湮灭》讲述女生物学家与另外三位科学家受派遣,通过边界上的一处门户进入X区域进行勘察。她们已是第十二批勘察队。途中她们发现了一处神秘的地下建筑。在对地下建筑进行初次探查后,几位同伴逐一神秘死亡,而女生物学家也似乎因孢子感染而逐渐发生了异化。

    第二部《当权者》类似第一部的外传,讲的是第十二批勘察队行动失败后,外号“总管”的约翰被空降到南境局担任局长,他希望从幸存的“女生物学家”身上找到X区域的真相。但南境局副局长的阻挠、“女生物学家”的不配合以及南境局平静表面下的暗潮涌动都让他的工作举步维艰。

    第三部《接纳》以交错叙事,分四条线叙述,从约翰、“女生物学家”、南境局前局长和原海岸灯塔管理员的角度,为读者揭示了X区域的起源与真相。

    真相很简单,原文在此:“远离地球的某处外星球上,坠落的彗星造成一场灾难,摧毁了整个生物圈。某个定制的生物体碎裂瓦解,细小的碎片经过漫长危险的路程,穿越黑暗无形的过渡空间和偶尔闪现的光亮,最后消散失落——静静地埋没在灯塔的玻璃镜片组里。而一旦它受到激发,脱离休眠状态,便开始重新生长,尽其所能地执行预置的强大功能。然而时间与环境已经改变。

    外星生物体的种子坠落在南境,附着在灯塔管理员身上,开始滋生出X区域。在这里,时间比外界流逝得更快,基因被区域内的“高级文明形态”随意重组,可以在植物叶片上提取出人类大脑细胞,也可以造出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复制人,然而人在X区域里待的越久就越容易异化,要么变成大型蠕虫,要么变成兔子或者别的什么玩意儿。

    南境局向X区域释放了大量实验性的白兔

    豆瓣上有些人在歌颂这本书的语言艺术美,强调对于黑暗未知氛围的出色营造,对于幽暗心理的刻画。比如不停出现的怪诞语句:

    “出自罪孽者之手的扼杀之果既已在此我将孕育出死亡的种籽与蠕虫分享。”

    “午夜阳光下的黑水中果实将成熟而黑暗中的金色果实将豁裂揭示出泥土中致命的柔软。”

    还有一些比喻和转场,令人印象深刻:

    “南境局仿佛被安置于固定轨道上,在一座叫X区域的游乐园里不断滑行”。

    “夜晚,空中布满飞驰的白兔,却没有星辰和月亮。”

    “他朝亨利跨出两步,却像是在看另一个人的动作。他是一只腹部呈黑色的信天翁,悬浮在高空的气流中,滑翔于云层之下,如同一团不断移动、纵横游弋的光与影,而遥远的下方,是站立在灯房里的索尔和亨利。”

    X区域的起源:灯塔

    对,是很美。原文中一半都在描述各种场景和心理,至于情节怎么推动?不重要。所以除了第一部《湮灭》节奏稍快,第二三部阅读体验极不友好,看得我头痛欲裂。

    更令人困惑的是,很多谜团有头无尾,不能以逻辑(哪怕是“想象的逻辑”)来转圜,抱着揭秘的希望坚持看完了第二三部后,甚至有一种受骗的感觉:这啥也没解释嘛!

    杰夫·范德米尔表示,《遗落的南境》三部曲的创作灵感,来自他徒步穿越佛罗里达州的圣马克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感受。那必然是感受到宇宙的浩渺无垠,人面对自然的渺小无力,对神秘未知的敬畏,甚至会滋生出“反人类中心论”,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在造物主面前和蠕虫一样,它对人的改造是没有目的的,没有条件可谈的。

    但是!幻想不同于科幻好不好?科幻要有根据,在根据之上进行幻想。为什么基因随意重组后,一会儿变个蠕虫一会儿变个兔子一会儿出现个复制人?外星生命体到底是依附于人来异化,还是以意识形成一种实验环境?原文说道:“问题在于,创造X区域,并赋予其目标的种族已经消失了。X区域既是机器,也是生物。”这更像是以混乱蒙混过关。如果小说的目的只在于描述这种混乱的美,那科幻不就是个空壳子?

    资料显示,杰夫·范德米尔是美国“新怪谭”文学派系领军人。他如此形容新怪谭:一种以都市为舞台的架空世界小说,它颠覆了传统奇幻中常见的概念演绎,并以真实复杂的真实世界为起点,创造出兼有科幻与奇幻元素的设定。

    追本溯源,新怪谭的诞生主要来源于两个方向:

    一是1960年代兴起的科幻新浪潮运动,以M·约翰·哈里森,迈克尔·莫考克等人为代表,大举施行实验性写作,并刻意模糊科幻与奇幻的边界。杰克·万斯的《濒死地球》即是此类“科学奇幻”的代表。

    二是拉夫克拉夫特之后发展起来的“克鲁苏神话体系”新恐怖小说。其核心部分,就是描述所谓“旧日支配者”(Great Old One):它们拥有强大的力量,在太古时代曾经统治地球,但现在却在如死亡般的睡梦中安眠。在拉夫克拉夫特时代,恐怖故事的焦点就是“恐惧”,而其中怪物的秘密从来没有得到揭示或解释。但后来的恐怖小说则将重点放在描写畸形怪兽本身,详细地展示出怪兽的每一个细节。新怪谭继承了这一特征,将具体化的怪物作为故事的核心,从而超越单纯的“恐惧”,赋予其更丰富的内涵。

    哈,难怪。据说,人类最古老而强烈的情绪,便是恐惧;而最古老最强烈的恐惧,便是对未知的恐惧;最大的未知的恐惧,就是来自自身的异化。科学调查显示,哥斯拉那种血盆大口满身粘液的怪兽,和造得“似人而非人”的机器人相比,后者更能激发恐惧感。《遗落的南境》不遗余力描述的不就是这个场景吗?进入X区域后,你不再是你自己。你会有自己的分身,而母体会不知道变成什么。

    网红仿真机器人索菲亚

    《遗落的南境》三部曲,算不上是一部科幻小说,更像是一部克鲁苏体系下的恐怖小说。给我的感觉,就是描述出一个“新日支配者”,无意义无目的,即将把地球上所有生物解构。至于解构后,你我是变成蠕虫还是兔子呢?是更高级还是更低级的生命体呢?不知道,也没有意义。书中那淡漠的一点点人情,也无法作为这场离奇解构的救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湮灭》:包装着科幻外壳的恐怖小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jde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