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 喊 捉 贼 的 笑谈
顾 冰
昨晚,家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我朋友的儿子小钟。一见面,他神色慌张,语无伦次。经一番了解,原来是他被骗了。几个小时前,他接到一个电话,来电人自称是某著名商城的反诈骗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近来有人冒充该中心人员,搞诈骗活动,使不明真相的人,蒙受经济损失,还损害被骗人的征信,声明该中心从未经营此项业务,提醒人们切勿上当受骗。小钟一下子相信了他,心里十分感激。事情如果到此为止,则平淡无奇,一点也不引人入胜,但这仅仅是铺垫,结果却是拘奇抉异,意想不及。小钟正要结束通话,对方又说,为了保护你的财产安全,请把你的个人资料,包括银行账户等告知我们,今后万一遇到骗子,我们可设置网络屏障,给予安全保护。小钟更加深信不疑。接下来,小钟按照对方提示,一步一步作了虚拟演示。几分钟后,小钟收到银行信息提示,自己已成功快贷40万元,并已转账。这时,他如梦乍醒,疑信参半,一查账上,钱已不翼而飞。他一时惊得像没头的苍蝇,愣了半晌,才想起报警。警方一查,小钟账户上钱已取光,小钟只得痛苦地等待警方的侦办消息。
如今,骗子的花样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有诓称中奖的,有编造亲人车祸送治的,有装成熟人借钱救急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但是,像这种骗术,闻所未闻,我还是首见。梳理这个骗局的过程,就是贼喊捉贼,它很容易使人失去警觉,落入圈套。
小时候,我外公给我讲过一件事。外公年轻时,一次在上海乘电车,车上一位看似绅士模样的人喊,近来上海车上窃贼猖獗,乘客们要小心谨慎,保管好自己的财物。外公下意识地摸了摸装着钱夹的裤袋。车到站了,那位绅士蹭了他一下,下车了。车开动后,车上有人告诉他,你的钱夹被偷了,小偷就是那个绅士。外公一掏裤袋,钱夹果然没了。他怎么也不信,那人是绅士,而且还提醒人们要防窃,怎么窃贼会是他。车上人说,这就叫贼喊捉贼,不这么喊,他怎么知道你将钱放在哪里,他不装成绅士模样,怎么会使人对他毫无戒心?
等上了学后,我对贼喊捉贼有了更多的了解,原来,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事。《世说新语》中记载,曹操和袁绍少年时,邻居家娶新娘,夜半时分,曹袁二人潜入这户人家院子,高喊“来小偷了,抓小偷啊!”主人家除了新娘,所有人都跑出院子抓贼,二人趁机绑架了新娘。书中没有说二人绑架新娘的图谋,估计既不是劫色,也不是劫财,只是图个乐而已。再说,因黑灯瞎火,二人误入了荆丛,曹操出来了,袁绍卡在其中动弹不得,这时,大人闻声找来了,曹操说:“诺!小偷就在这里。”这大概就是贼喊捉贼这个典故的最初出处。
这二个故事中的贼,所以能够轻易得手,当然是贼的手段高明,让你防不胜防。除此之外,是人的防备心不足,没有孙行者的火眼金睛,难以分辨真伪,按照常理,一个绅士怎么会是小偷呢,一个曹操这样的小屁孩怎么会骗人呢?
要不成为骗子口中的美馔,就要增强防骗的本领。不过,对于特殊人群来说,未免有些苛求。这使我想起了一个故事,它告诉我们,要有效地防骗,还要根治产生窃贼的社会基础。从前,有一穷人,饿极了,偷了一财主地里的玉米。被捉,送到县衙。财主告穷人是贼,穷人说,我终年劳作,所种粮食都给财主交了租子,这玉米理应是我的,财主才是贼。县令认为穷人说的有理,财主不服。财主说,我的财富大部分都进贡了官员,这些官员是贼,我仅是小贼。县令怒曰,我把你的纳贡,又行贿了上司,如果说我是贼,我是中贼,上司才是大贼。如此看来,倘若遍地是贼,怎么捉得过来,又如何能防备得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