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事情安排得有点满,上课,家长会,读书会,作业围读会等等,回到家一边听课一边辅导娃,相当精彩。
首先讲讲迎新班《街角的……》作业围读。第一次参加迎新班的活动,大家对每一篇参与讨论的作业都先进行细致的阅读,细致到什么程度呢?我都怀疑梅花凯老师是对着文章一字一句推敲的,非常到位。其他同学,阿弓,玉筝,心情,吴爱几位也都轮流对大家的作品进行解读和提出提升的方向。
他们中有的人居然说自己是“新人”,反正我是不太相信的,大家都太谦虚了。反观自己,真的不推敲不知道,文章实在不能写得太快,最近都太急躁了。
一篇文章要出精品,中途读多少次都不为过。每读一次,就会有一次更深的体会,永远都改不完的。要是自己都对自己的文章不想读第二次,那这篇文章显然是失败的。
《街角的小女孩》这篇文其实创作很仓促,11月的最后一天,我尚有无双的征文和迎新班的作业没完成。能力有限,最后只能二选一。哎,我实在还没没仔细看,估计这篇街角的应该有不少虫子,明天要再读读,再改改才行。
作业围读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大家可以得到文章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不再收到那些“千篇一律”的点赞,所有的评论都有了温度。我今天也逐一对大家的几篇作品做了笔记,这是对我自己一个很好的鞭笞。
今晚四篇文章分析了一个半小时,还没完成,明天就到我的文章了,既紧张又期待,加油!
然后今晚的第二场就是卓老师对于命题作文《细节描写》进行点评,这个对我的点评就更深刻了,因为讲的正是我的片段。主要问题有几个:
1.第一段的描写对情节没有推进作用,对人物心灵化描写没有任何帮助,属于废话,应该删除。
2.真正展示重点的地方我几乎一笔带过,太失败了。写人物面对天台的孤独,晕眩感,可以从描写看到的一点点蓝,主角对大厦形状的执念,扑面而来的气息,抽风机传来的声响等进行展现。
3.对于总结性的话语,应该放到最后,如“牢笼”。
4.心灵化的理解还不到位,举个例子:天台如果曾经有人跳下来,对于它的感觉是恐惧的;而如果跳下来的是熟悉的人,也对于天台是悲哀的,压抑的,悲伤的。这就是不同心境的人,看同一事物,会产生不一样的感觉。
后面还有其他同学写河流,爬楼,玉米,发烧的女人的文章,卓老师从人称的运用,如何实现心灵化,怎样描写等都给予了分析,图文并茂,具体且细致,感觉自己过往所写的,实在太随便了。
记录的笔记太多,有点潦草,我要消化消化。后面再用所学的尝试修改一下那个片段,再对比,看看自己理解了没。
最后用我十一点半的晚餐结束今天的日更,感谢各位给予宝贵意见的师友们,辛苦大家了,祝晚安,好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