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35116/40b9d2d46dcdf92c.jpg)
1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吃啥补啥」。小时候每逢吃鱼,总会被大人们要求吃掉鱼眼睛,说是对眼睛好。虽然这个说法期初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后来研究发现确实有一定的功效。
每个人的身体状态,很大程度上确定于他每天饮食。你是肥胖、强壮还是瘦弱,是有疾病、亚健康还是非常健硕,都和一个人的饮食结构密不可分。
所以那些健身的人或是减肥的人,在运动之余都要调整自己的饮食,健身圈里也流传着「三分练,七分吃」的说法。得了某些疾病的人,更是要时刻注意自己的饮食情况。
所以,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饮食决定了一个人身体状态的基础。
但是,我们却往往忽视了精神食粮对一个人的作用。其实和饮食一样,你读过的、听过的东西,都在慢慢塑造你。
2
我经常喜欢给别人推荐一些优质的内容产品,包括书刊、专栏、文章和音视频节目,这些东西构成了我们每天输入大脑的精神食粮。
每个人看的、听的东西不一样,自然也会构成不一样的大脑。
那些每天关注艺术、设计的人,和每天关注财经、股市行情的人,必然是两颗不同的大脑。他们每天做的事情、说的话、见的人和之后的人生道路,都会有一定的差别。
所以,我们不妨从自身的精神食粮上入手,来喂养一颗你理想中的大脑。
3
一个优质的大脑,是在某几个领域里专精,同时在其他各个领域里都有通识性的涉足。
所以,喂养大脑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好自己想专精的领域。
这个专精的领域,一定是自己有兴趣、有优势的,或者至少不反感的领域,否则就没办法取得专精,毕竟这个过程要靠自我的驱动力和一定的意志力。
就像一个从小讨厌数学,成绩一直很普通的人,让他去专精数学显然是不现实的。
所以,这几个专精的领域,最好从自己正在或即将从事的工作和兴趣爱好中选择。
在一个人毕业并走向社会后,工作便是未来几十年里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工作一定会或多或少影响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和人生幸福。所以专精自己的工作领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除了工作,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可以去专精。比如在艺术方面,可以在业余时间专精某个乐器或艺术创作;在体育方面,专精某个体育运动甚至电子竞技……在各个方面都可以去专精,比如写作、摄影、发明创造……
很多人不赞同将兴趣爱好专精,认为爱好就是供我们平时放松的,何苦要弄得那么专业、深奥。其实这个想法没错,但是这忽略了一个事实:从事一个领域最大的乐趣,往往在专精这个领域后才能发掘。
举个例子,我上小学的时候就经常和父母去公园里打羽毛球,但我只是当做一种消遣,并没有真正喜欢这个运动。直到我上了高中后,在学校的羽毛球馆里,拿到了专业的球拍,在专业的场地里接受专业的竞技训练,才真正发现这项运动的乐趣。
4
要让一个大脑专精某个领域,就一定要用这个领域大量的、足够优质的精神食粮来喂养。就像我们在长身体的阶段,要专门大量供给蛋白质高的食物一样。
去年开始我就打算专精移动互联网的产品设计,于是我就找到了这个领域几乎所有优秀的书籍、专栏来阅读,并且去相关的社区、论坛、社群参与讨论,还报名了几个最新、最权威的课程。
这个过程不仅要注意量,还要注意质——只允许优质的内容来喂养大脑。这需要我们去刻意准备、筛选出足够优质的内容。这个过程可以去参考这个行业里大佬的建议,也可以汇集一线从业者的各种说法,当然最后都要自己做独立的分析和筛选。
有些精神食粮需要购买,而且价格不菲,有些则是完全免费。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固定的、稀缺的,所以价格不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是否适合自己才是。
这就好像生病以后的食疗一样,一个人的肚子就这么小,吃的食物不在于价格,而在于这么小的肚子里要装进最对症的食物,而不是最贵的或是最便宜的食物。
所以如果一篇文章要花不菲的价格购买才能看,但若正好能解决问题,就不要吝啬;如果一本书免费送给你读,如果里面的内容几乎没什么帮助,也不要浪费时间在上面。
5
在专精某个领域之余,不要忘了给大脑各个领域的通识性补给。也就是要汲取各个领域的常识性和入门的知识。
这就需要调整自己摄入的内容结构,要安排时间去阅读、听或观看各个领域的精神食粮。
既然是通识的、入门的,就不需要有多么高深,也不需要有很大的量。去读一读科普性的书和文章,或是上一些通识性的课程,或是看一些纪录片和音视频节目。
我高中开始追的《罗辑思维》这个视频节目,里面的内容就属于通识类,涉及各个领域并且人人都能听得懂。也正是如此,这个节目里的观点和例证总会出现谬误,但丝毫不影响我们去摄取,毕竟我们不需要专精,只需要了解。
还有许多科普性的、大众性的、畅销的专栏和书刊,也是这类精神食粮,需要我们去安排时间,有计划地把这些东西喂养给大脑。同时,还要注意对人文艺术的供给,要经常去接触文学类作品、人文社科的内容和艺术作品。这类内容就像平日里吃的营养品,不管饱,吃过之后短期内也没什么效果,但是长期的不断补给,却会带来质的改变和显著的优势。
6
我们是时候给自己的大脑设计一个「食谱」了。
那些身体虚弱、肥胖、营养不良和有着各种疾病的人,大多都是因为饮食结构不健康所致。饮食不节制,吃了过多的垃圾食品或高盐、高油脂的人,和那些挑食、饮食不规律的人,身体自然会出现各种问题。
所以凡是想拥有一个好身体,就必然要克制自己,放弃那些味道很好但不健康的食物,吃一些自己不爱吃,但助于身体的食物。
对于供给大脑的精神食粮来说,我们也用同样的策略,放弃掉或尽量减少垃圾内容,去汲取那些看着不是很吸引人,但是却有助于提升大脑认知和竞争力的内容。
严肃和有深度的内容肯定不如娱乐性内容让人愉悦,但是想喂养一个优质的大脑,就不能完全依着大脑的「胃口」,而是要尽量保持大脑的膳食平衡。
End.
作者:Glax
觉得不错,就点个喜欢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