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优秀的作品,必定会有多重意义。读者在自己人生的不同的阶段读同一部作品可能会得到不一样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感受。
过去感受不到的东西,现在感受到了。
我相信来自不同地域、出身和经历不同的读者肯定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也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他对环境的描写非常见功力,看似漫不经心,并不浓墨重彩大肆铺张,而且一个景象反复使用,从而使景象产生了强烈的暗示。
——一部好的小说里是离不开这种描写准确的细节的。
——很多作家在刚开始写作的阶段都会有从自己的生活和经历中汲取创作素材的过程。
如何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变成一篇小说,超越简单和局限,使它复杂化艺术化,《菊花的幽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
我觉得介绍这篇小说的意义在于,启示一个作家怎样把个人的经历个人的经验变成一篇小说。
——童年的经历决定了他一生的写作方向和写作主题。
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读一篇小说的时候没有必要了解一个作家的出身和经历。
而如果你要想深入地理解一篇小说,就有必要深入地了解这位作家的出身和经历。
——在写作中的一处闲笔,突然发现它非常有力,就像一束强光,能够照亮全篇。这就涉及营造象征的问题。
许多小说里的象征营造其实是不成功的,你让读者发现了这种象征,带着很浓的人为的痕迹,就显得非常虚假。
——每个人都可以说出他的理解来,好的象征就应当这样。
——对一个女人来说,对男人的爱和对孩子的爱,不是一码事。
对男人的爱,可以选择也可以放弃,对孩子的爱,却是源于一种本能,永远不会消失。
——有时外表的丧失理智,其实恰好是内心冷静的表现。
——顺从生活就是承认现实,面对现实。
——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个最基本的准则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每个人物的话和他的身份是符合的。
你不能让一个不识字的老农民去讲一个很深刻的哲理,当然,哲理可以通过很多生活化的语言、跟他的人物的身份符合的修辞表现出来。
——极致的个性化追求结果造成的是一种雷同。
——最初艺术是在模仿生活,它来源于生活,可是当艺术泛滥、艺术过剩,那么生活反过来就开始模仿艺术。
——老百姓的语言永远是生动活泼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乡土,这个乡土和每个人的童年环境有关,甚至是可以画等号的。乡土也未必是乡村。
——我觉得我们不要期待每一月每一年都有大作品,不要那么急功近利。天天都出经典,经典也就不是经典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