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食记

作者: 忘阙盈盈 | 来源:发表于2019-01-14 09:33 被阅读3次

寻常食记

每天中午和同事去单位大食堂吃饭,同事有时会说,这几天没胃口,而我在想,这种情形好似远离我。

冬天里,没有暖暖的火锅怎能抵御寒冷;春天里,开河鱼炸小虾都在向你勾手,你忍心辜负吗;秋天里,不得听老话贴贴秋膘吗;只有夏天,望着那些收腰线的小裙子兴叹,三月不减肥,六月徒伤悲。可是又能怎样呢,小悲伤过后,大食堂里身边的人都在叹息天太热吃不进饭时,只有你默不作声,心想,为嘛我的胃口一年四季都这么好?这么好!!然后假装把你面前的那一大盘饭菜剩点,其实你都吃得下。

从友处借了唐鲁孙的饮食杂谭中国吃,这可不光是林林总总的饮食,包括饮食背后的风俗民情文化都给你讲得头头是道,让人读了叹为观止。红楼梦里,刘姥姥吃得那道茄鲞,听王熙凤讲了做法,让人感叹过去的大家生活真叫一个讲究,难怪刘姥姥说,我的佛祖,倒得十只鸡来配他。这些食物好则好,但总觉得离我这等街市人家出身的平凡小女子都有些远。念念不忘的却是金庸小说里俏黄蓉的厨技,用最寻常的食材作出最美味的菜肴到现在还印象深刻。记忆中的美食也是那寻常的食物。今天得闲,就随手一记。

                     韭   菜

 小时候对于过年最深的一个记忆就是除夕晚的那顿韭菜馅饺子。

对于一年四季吃白菜土豆的我们,韭菜就像今天的龙虾,一年才能偶尔为之。物质贫瘠的我们在那一刻换了胃口,吃上鲜香的饺子,就觉得无比满足,那时的奢望就是每天都能吃上饺子多好。

而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今天,好多东西却没有了小时的口感,黄瓜据说打了药,西红杮硬梆梆的,毫无杮子味,而且放多少天都不坏。转基因的、硫磺熏的、吊白块的令你无所适从,而韭菜算是真君子了,这么多年,是少有的没变味的蔬菜。

春天的韭菜最为新鲜好吃。去菜市场,看见根上沾满泥土、有半个小拇指那么粗的韭菜,买了一把回家。切碎后拌以鸡蛋豆腐皮虾仁粉条,做成韭菜盒子,电饼铛烙好后,那个素不太喜韭菜馅的小子竟一气吃了四个,图的就是这口鲜。

 韭菜自身气息很浓郁,炒菜拌馅时,只放盐,其余任何佐料不加,就自然而然释放出它的鲜香了。什么都不能夺去它独特的味,但它的辛辣也非得让别的食材综合一下,同时又赋予其他食物它的清香,可谓是相得益彰。三鲜馅饺子、韭菜豆腐、韭菜鸡蛋、韭菜炒鱿鱼这些都是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经济实惠但又可口。

老娘有时会说,这人就像韭菜一样,一茬一茬的,那么就在这有限的一茬里,尽量过好一些吧。

                    豆  腐

 每周逛菜市场时,总要去那个东北人家买一小块豆腐回来。他家的豆腐软、嫩,充满了豆香,没有我吃不惯的卤水味。回来切豆腐时,我总忍不住生吃两口。用酱油、醋、郫县豆瓣酱、水调好汁,锅里稍放一点油,加葱花,将兑好的汁倒锅里,待汁烧开后,将豆腐倒入,滚几开后,一盘裹着红汁的豆腐就出锅了。豆腐佐以豆瓣酱,变得更加鲜香,用勺子舀上豆腐连汁,还真是下饭。

和什么都不能夺其味的韭菜相反,豆腐就好像一个和事佬,怎样都行。

家常豆腐、麻婆豆腐,豆腐可单独成菜。

豆腐又是最好的配角,只是这个小配角常吸纳别物的好,自己也变得更好,所谓“无味者使之入”便在豆腐身上得到最好体现。去小白河吃鱼时,哪家鱼里又不配豆腐呢。这时以卤水豆腐为最佳,在鱼汤里千煮百熬,吸足了鱼汤的鲜,豆腐又保其形不碎,且越炖越入味。装盘时,那有限的几块豆腐,是人人都要尝的。粉汤里,除了海带黄花肉丝粉条,切成小窄条的豆腐也是必不少的。最喜老娘炒的韭菜炒豆腐,豆香韭香互入其味,一清二白,豆腐嫩得好似都要跳动起来。单位餐厅里的凉拌豆腐,豆腐切成小丁,佐以葱花和切碎的烂腌菜,稍放香油,吃上也别有风味。

听节目时得知,豆腐是咱中国人的发明,就是那个准南王刘安在炼丹时,无意将豆浆洒在石膏上发明出来的。而且你别小看豆腐,它还在中国革命史上出过大力呢。一位叫李石曾的中国人在法国卖豆腐赚钱,不仅大力支持了孙中山的革命,而且支持了中国赴法国的勤工俭学计划,当年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人就在其列。看过去的书还常有,这家人靠豆腐为生,家中却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然后给人无限遐想。如今又或者有某某家庭以卖豆腐培养出大学生。好像将平凡与杰出连接起来。然而世上那一桩事又不是以平凡为基石为本呢。似乎扯得远了些,但不管怎样,朴实低调平常总是好,是以豆腐也可一赞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常食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jtd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