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解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470万权重白金会员+20年传统媒体写手,欢迎您点击加入本人旗下简书会员:风清不扬81,福利多多】
既然王惠这么热情,二十出头的荀玫自然从了,两人一起回乡替荀老太治丧。王、荀都算中央机关干部啊,一个县级市能有几个进士?于是当地省以下领导如司、道、府、县都来吊唁,围观群众也多,薛家集热闹起来。这时老一辈的乡村话事人申祥甫已经离世,他儿子申文卿补了丈人夏总甲的缺,主动过来帮忙打下手。看到了吧,真的是风水轮流转,想想当年,荀玫的父辈总被申总甲的父辈压着出份子钱啊。
看到这时,再想想前些时候江西陈礼扶乩那个,判了三个“服”字,是不是明白了——原来就是服丧丁忧啊,三年以后再说当官的事吧。看来这活神仙还真是准。
回顾这一回的回目叫做“范学道视学报师恩 王员外立朝敦友谊”,也是很有意思。范进视学,首先想的是报师恩,想的是千方百计不能漏掉荀玫。这既说明上头有人就是好,也说明某些读书人考公哪里是为公,明明只想着私。当然幸亏荀玫成绩好,周进、范进虽然水平一般,甚至范进连苏轼也不认识,但也不算大奸大恶之人。可若是荀玫成绩不好,该怎么办呢?范进会硬录他以报师恩吗?以他的性格,真的很难说啊。
再说王惠,从前作为举人,说话吃饭走路都看不到别人的,更不要说老童生周进了。如今做了进士,对同年荀玫的关照为啥那么到位,又是借钱送房还陪着办丧事?这当然不是他年纪大了,突然觉悟了、善良了,而是因为彼此在同一个层次、同一个圈子,低头不见抬头见,早晚都有相互照应之时,所谓官官相护并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平时就有感情积累啊。若多想一层,周进成了国子监副校长,王惠有没有拜见过老乡老交情?我们脸皮薄,很难想像两人见面的情形,但对王惠这种人来说,很可能“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还有荀玫,一个十八九岁中进士的青年,机关任满、等待考选之时估计也就二十二岁左右,人生还算顺利,仕途还很长。母亲去世之际,他也悲伤思归,不想却被王惠拦住,犹犹豫豫去找范周夺情,其实是被人带坏。换作如今,可谓第一粒扣子原本扣得对,却被王惠弄拧了。所谓“敦友谊”者,真友谊还是假友谊?作者写下这个敦字,恐怕只是反讽。
好了,话说荀家治丧两个月,王惠借出来银子上千两、陪了两个月。结束以后,王惠回京等着选官。刚销好假,仆人领着报录人来了,后面就该转入王惠的故事环节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