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聚性自我(Cohesive Self),这是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提出的概念,也有人翻译为“核心自我”,但武老师觉得更准确的翻译还是直译为“内聚性自我”。所谓内聚性,意思就是你的自我有一种向心力,可以保证心灵的各个组成部分向内聚合,而构成一个整体。关于内聚性自我,科胡特有这样一句描绘:在情绪的惊涛骇浪中,有一个内聚性自我稳稳地在那里。意思就是,当一个人形成了内聚性自我后,就可以经受情绪惊涛骇浪一般地拍打了。武老师有一个说法是,在内聚性自我形成前,一个人就像是环境的响应器,对别人的评价超在意,而努力调整自己,以争取做到环境认同的最好。形成内聚性自我后,你仍然会对环境敏感,环境的变化会激发你的反应,但难以动摇你的根基。由此,你就有了从环境中跳出来观察的能力。
内聚性自我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必须建立在“我是好的”这种感觉上。这种自恋感,是一种内聚力,可以将你关于自我的各种素材粘在一起。
由此我们知道,对还没有形成稳定自我的孩子来说,好父母的容器功能非常重要。所谓容器功能,就是孩子把事情做好后,认可他,孩子遇到挫败后,支持他,这都是在说你是好的。
反过来也可以说,对一个孩子动不动就进行批评,甚至主动提供挫败感,这种挫折教育,根本是一条错误的路,它不会提高孩子的挫折商,实际上恰恰会降低孩子的挫折商。真要提升一个孩子的挫折商,就需要保护孩子的这种基本感觉——“你是好的”。武老师在微博上发了一句话说:你事情做不好,都不是因为,你不好。”
这是我看到的将自我剥离食物的好方法,自我充实是那么难啊,以至于有人轻易要损伤我的良好自我感受,我一定坚决反抗,甚至打压她的自我。
这段话对我的影响很大,如同爱情刽子手之中,“我不是我的鞋子。”一样。我很好,我值得被爱,我拥有归属感,我不是我的鞋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