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七)——《董卓进京述论》03

读书笔记(七)——《董卓进京述论》03

作者: 已锁定 | 来源:发表于2024-05-19 00:05 被阅读0次

以上思考体现在,在这一过程中,董卓当然暂时没有显露出全部野心,也不是完全像文学作品中野蛮人-破坏者的形象,相反,董卓对于CT现状的改变是有HF性构建的,而这种构建与党锢之祸以来清流士人集团中某些激进分子的诉求,其实是相当接近的,甚至很可能董卓就是借用了这种天下汹汹的公议。

具体地说,就是《英雄记》谓董卓面斥少帝“令常侍小黄门作乱乃尔,以取祸败,为负不小。”,以及《献帝起居注》所录策文谓“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

前者将矛头直指皇帝本人,将宦官之祸的根本原因归结于皇权不振甚至皇帝的昏聩,这当然反映了董卓的骄横跋扈,但是一定程度上也呼应了清流士人中的激进派,陈文引用《党锢传》谓牢修“诬告〔李〕膺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觉,诽讪朝廷,疑乱风俗”,指出朝廷在此应指皇帝,即使士人集团中最激进的个体在直指皇帝本人之时也不免说话留一分,而董卓当然就不管那么多了,可是,这种“表达方式”的差异不能掩盖他们可能有着相似的思想内核,那就是“反贪官也反(昏聩的)皇帝”。

而后一条史料则指向东汉乱政的根源——皇太后临朝。在东汉政局中,士人集团和宦官基本上始终是对的,而与外戚则有着更为复杂的关系,毕竟不太可能同时对抗宦官及外戚集团,但是整体上来说,清流士人还是逐步发展出了一种自我身份认同,即自觉的与外戚划清界限(与宦官的水火不容自不待言)。对于士大夫集体自我意识的发展,可以参见Y的相关著作。

以上是董卓采取的行动、其行动的意义及为其行动背书的理论资源。这是把握董卓入洛后行为的主线,而认识董卓的困难在于其身上带有的两重性。

相关文章

  • 读经典:《 三国演义》中我以前没注意的小事(三)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1、大祸害董卓是怎么进京的 在古代,边将无诏是不能随便进京的。董卓是国...

  • 读《中华上下五千年》之四十八

    董卓进京 汉少帝时,宦官专权,朝政混乱。何太后的哥哥何进密召董卓进京。可是事情事先暴露了,宦官一怒之下杀了何进。消...

  • 董卓与董卓余孽

    董卓与董卓余孽 大将军何进欲消灭内廷宦官,袁绍建议何进,密令西北军阀董卓率军进京,内外施压,联手剿灭内廷宦官。但曹...

  • 李儒——站在董卓身后的优秀谋士

    李儒,西凉刺史董卓的女婿,也是董卓最器重的谋士,大将军何进为了对付“十常侍”,召外地军阀进京,他随董卓一起进入洛阳...

  • 董卓之死

    东汉末年,皇权衰落,宦官干政,为了对付十常侍专权,重振朝纲,大将军何进引西凉军董卓进京勤王。凉州军阀董卓,年...

  • 省部级乌纱头上戴

    董卓进京之后,独揽大权,废汉少帝而立汉献帝。满朝文武,噤若寒蝉,唯有袁绍与董卓针锋相对,横刀作揖,扬长而去。 当时...

  • 董卓故事(二)

    董卓故事(二) 董卓在刚刚进京时,很是信任尚书周毖和城门校尉伍琼,把他们所推荐的韩馥、刘岱、孔伷、张咨、...

  • 第七回·引豺狼董卓进京

    汉室倾危天数终,无谋何进作三公。几番不听忠臣谏,难免宫中受剑锋。 这几句说的是何进无谋。大汉朝天下传到汉桓帝、汉灵...

  • 三国演义第2章董卓干涉皇室

    东汉末年灵帝驾崩,董太后和何皇后因为不和,所以何进召来了董卓。在等着董卓进京前,何进被董太后和太监张让杀死...

  • 董卓进京 肃说吕布(三)

    何进问发笑原因,曹操说∶“要杀宦官,应该先除为首的宦官,只要一个狱吏就够了,何必纷纷召来外兵呢?”何进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七)——《董卓进京述论》0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jyg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