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善用人者,为之下

《道德经》:善用人者,为之下

作者: 海挽天文化传播 | 来源:发表于2022-11-30 19:54 被阅读0次

本内容是个人综合了多个版本的核心观点加以阐述,本着尊重原文为基础去解读。

以简明清晰的逻辑分析,系统性地概括书中的知识关联,不过度推理及过度化书中内容的态度去阐述书中知识。

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读者们多多指正。

上文品读了“我有三宝,持而保之”,老子提出他的人生“三宝”:慈爱、节俭和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认为,慈爱之心、节俭之风、不争之德是道的三大法宝,是道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格的体现。

老子的此“三宝”,体现了他遵道而行,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思想。

其中慈爱最贵,既有柔又有爱,正合大道,如水的柔软而滋润万物。所以慈爱能战能守。

为什么?因为爱养万物,不与万物争,所以万物甘心归附;因为有弹性,能屈能伸,能进能退,无往而不胜。

继续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

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

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善为士者,不武;

士:武士,将帅。不武:不崇尚武力。

真正会做将帅的,不崇尚武力。

善战者,不怒;

真正善于作战的人,不轻易激怒。

善胜敌者,不与;

不与:不争,不正面冲突。

真正懂得战胜敌人的人,不会与敌人面对面交战。

善用人者,为之下。

善于用人者,总会对人保持谦下的态度。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配天:符合天道,符合自然之道。

极:标准,准则。

这就是不争的品德,这就是善于用他人的力量,这就是符合天道,是自古以来的准则。

本章进一步不争无为的道理。是面对军队所讲的话。

“武”“怒”乃是侵略的行为,暴烈的表现。老子希望人“不武”“不怒”,意思是要人不可逞强,不可暴虐。

在战争中讲“不争”,要人不可嗜杀,这章和上章强调的“慈”是相应的,是自古以来的准则。

真正能战斗的,不是盛气凌人、勇猛激进、怒气冲天的人,相反,是柔弱的,平和的,不与人正面冲突的,也不必自己出力的人。

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最高明的战术就是心理战术,就是以德为术。

心中守道,静观时机,故能待机而动;心中有道,故能得道多助,不必自己出力,从而战无不胜。

相关文章

  • 道德经68用人之力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用人之力 道德经学用 【原文】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

  • 道德经68用人之力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用人之力 道德经学用 【原文】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

  • 百字瞻瞻75: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道德经与孩童生长75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道德经 . 第六十...

  • 不争之德

    ——《道德经》学习笔记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全文: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兴, 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

  • 2019-02-07

    道德经第59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

  •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原文: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原文: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道德经》 第六十八章 原文: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 不争之德是谓配天古之极——红掌知行合一之262

    《道德经》第六八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

  • 读写《道德经》(六十八)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善用人者,为之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kdb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