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给一个小朋友批改作文,给他写了一段评语,或者说是建议更合适,也算是共勉吧。
我在共勉中说,小朋友写东西,从小就要养成对文字的敬畏之心,不可马虎,随随便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文字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作用无论如何评价都不过份,所以必须认真对待,打起十二分精神来书写每一个文字,让每个字都能够顶天立地,赋予其生命的价值与色彩,要像爱惜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惜它。你若马虎,敷衍了事,它便草率,吊儿郎当;你若认真,一丝不苟,它也严谨,规范,鲜活,给你丰厚的回报。
说起认真,余以为古人在书写文字时是很认真的,贾岛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贾岛是唐代诗人,在他那个时代,算不上“星光熠熠”的大诗人,但他的严谨、推敲与认真却是出了名的,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在用“敲”还是“推”时,他把握不定,反复比较,在吟咏之中,不断做出“推”门或“敲”门的动作,仔细琢磨用哪个字好。因为太过投入,物我两忘,冲撞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京兆尹是长安市长之职,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市长),这还了得!便被人押到韩愈的面前。
韩愈在唐代算是鼎鼎大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兼哲学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高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有几首诗很著名,如“…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还有散论文《师说》《马说》等等,睿智与哲学之味十分浓郁,呼之欲出。
韩愈很爱才,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之后,他对贾岛的较真大加赞赏,认真思考,反复比较之后,建议用“敲”弃“推”。因为“敲”比“推”更生动,更传神,更富诗意。试想一下,在月华如水的静谧之中,敲门的声音是否更悦耳动听些呢?响中寓静,出人意料,兼具禅意,富于遐想,一字之变,全诗立马活起来。
字斟句酌本来是书写文字的基本要求。鲁迅先生说,文章写好之后,摆放桌上几天,然后反复修改,竭力把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这便是一种严谨认真,文责自负的态度。文章在公开刊物发表之后,便是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收不回的,必须慎之又慎。有时候一字之差,差之毫厘 缪以千里,甚至引发轩然大波,后悔莫及。
实话实说,本人确实没有什么才华,能够忝列到“作家”队伍中,完全是承蒙市作协唐主席的器重,“情人眼里出西施”而已[呲牙][呲牙]但我很认真,也把写作视作终身的事业,终身的热爱,灵魂的伴侣(这一生就这样吧……),余生便在阅读与写作中打发。所以对文字是很敬畏的,精炼、干净、简约是自己的奋斗目标,若是有一星半点文字流传后世是自己的梦想。非常喜欢韩愈的那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的诗句,因为愚钝,能够“作雪飞”也心满意足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