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师记》要点分享——“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三)
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利未人娶妾、以色列家的女儿作别人的小妾,已经多见不怪了。那时举国上下以色列人公然挑战上帝的主权,无视上帝的律法,利未人尤甚。从17:章里的无奈屈服,到18:章公开离弃,再至本章里的明哲保身,引发众怒,点燃了20:章里无情“战火”,利未人使整个以色列家陷在罪里。
![](https://img.haomeiwen.com/i9678207/2be018e6e05a96f0.jpg)
耶和华晓瑜摩西:“亚伦子孙作祭司的不可娶妓女或被污的女人为妻,也不可娶被休的妇人为妻”(利21:7)换而言之只能娶处女,娶他们本族以色列家的女儿为妻。耶和华最初的婚姻原则就是“一夫一妻、一男一女、一生一世”,利未人竟然欲火攻心,光明正大地娶妾。那人的妾后来因“婚内出轨”,被谴回父家,照理说,那妇人和她的奸夫都应该被处死(利20:10)。四个月后,那利未人竟然想念她,要将她接回家。怜悯之心固然不可塞住,但违背律法的怜悯乃是对罪的纵容,也是对犯罪之人的残忍。如果那利未人直接休掉淫乱的小妾,不照律法打死她,那是真正的怜悯。假如不是执意将她接回,就不会发生后来残暴的“基比亚事件”以及利未人自己“分尸”引发公愤的残忍恶行。经上定性这一事情说“从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直到今日,这样的事没有行过,也没有见过。”以色列人看见如此的“大恶”庆幸自己作的与此相比是“小巫见大巫”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9678207/6678116f88db6793.jpg)
利未人在岳父的盛情挽留下,住了五天。第五天日头偏西时刻他带上他的妾回家,日落之际他们来到基比亚,受到一位老年“老乡”的热情款待。原本洗脚、吃喝,睡一晚,按原定的计划到家。可正当他们叙旧,心里欢畅的时候,基比亚的匪徒连连叩门,竟然叫嚣着,让老年人交出那利未人,说是“我们要与他交合。”亲们,听懂什么意思了吗?基比亚的匪徒竟然是同性恋者。几番交涉未果,那人直接将他的妾拉出去交给他们,任凭他们终夜凌辱。为了保全自己,利未人竟然弃其与不顾之中。直至天亮,那妇人用尽她最后的力气回到她主人的房子面前,扑倒在地,再也没有起来。面对如此的“惨剧”利未人一开始不动声色,将他妾的尸体带回,然后将所有的愤怒都归咎与基比亚人。他咬牙切齿地将妇人的尸体切成12块,差人送到以色列的四境,召集12支派,盼望动用全民的力量为他报仇雪恨,导致以色列家11各支派与便雅悯支派的战争,便雅悯人明显寡不敌众,使得以色列家几乎要缺失其中一个支派。最终出演“示罗抢妻”的闹剧,使人哭笑不得。
![](https://img.haomeiwen.com/i9678207/4d40082f5dee9374.jpg)
以前一直以为《士师记》就是记录一些士师的得胜与失败,以及以色列家陷入“罪恶漩涡”的恶性循环,从而显露人性的败坏,唯有上帝的救赎才是所有人类唯一的出路。透过近期的读经默想、灵修记录,突然发现《士师记》其实一直在强调“利未人”的责任。被神分别出来的独特的利未人不仅料理、经营会幕的事工,更重要的事就像大祭司的圣衣,肩上有肩牌,胸前有胸牌,代表着要将以色列家12支派扛在肩上,放在心中。这是大祭司当负的轭,也是众利未人当行的道。《士师记》一再强调“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而在这非常的岁月里利未人理当是“中流砥柱”,站在神的一边,大声疾呼,斥责罪恶,也许这样说对他们太严厉,但后来的撒母耳就是集士师、祭司、先知为一身的神的器皿。可惜在《士师记》里我们看不见这样的“利未人”。
亲们,今天在救恩的层面来说,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利未人”,您准备好了吗?活在当下,为主而活。我们本来就是为着祂的荣耀被造、被救赎的。上帝赐福与您!
![](https://img.haomeiwen.com/i9678207/cf12f4f16aad42b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