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奕欢
适应一种生活的过程,也在适应一座城市的天气,浙江的天气实在是太过变幻多端,多雨的夏日,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一种潮湿的味道。而每一场雨,总是来的毫无征兆,上一秒还是阳光万里,下一秒就风雨交加,像极了这个不确定的世界。
朋友问我最近咋样,我说,算是一种省电模式的状态,不充电,也不放电,紧靠着那30 %的能量一整个躺平。但其实并不适应,还是觉得这种省电状态不能持续太久,不然真的会发慌。
午后的一场雨下了蛮久,原本燥热的天气逐渐变得温和。于是带着相机,本打算去体验一下当下年轻人流行的city walK,但天气不作美,刚到达目的地没多久,热闹的古城街道,古巷的路边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古着小饰品,古色古香的建筑刚映入眼帘,突然听到一个小摊的大姐姐说:看来这天气不行啊,估计还要下雨。
我匆忙放下手中的饰品,拿起手机打开天气预报的界面,显示半个小时后会下有大雨,1小时后中雨,于是赶紧加快脚步,往回去的路上走。
回去的路上,阴沉的天空逐渐变暗,6点多钟正是下班的高峰期,路上是熙熙攘攘的车辆和行走的路人,像是和我一样匆忙赶着路,迎面有清凉的微风吹过,时不时蹦出两颗雨滴,看着远方的建筑和一个个明亮的红绿灯,想着这算是一次失败的CityWalk计划,不过反正也是散步溜达,并没有为多变的天气感到遗憾或失落。
觉得认识一座城市就像认识一个人,也是需要慢慢了解的,慢慢观察的,慢慢感受的。
不是说,去几次最热闹的街道,打卡几处漂亮的风景,拍几张好看的照片,就足以认识一座城市。哪怕走在寂静的小巷子里吹吹风,也是一种建立感知的方式。
想起自己之前在大学毕业前快离开郑州那几个月,那时候经常在某个周末,拿着相机到处在陌生的街道上晃荡,很喜欢那种没有目的地,随意溜达的感觉,在热闹的集市上和陌生的大爷大妈聊天,拍路上匆匆而过的路人,拍街道的夕阳,寻找喜欢的美食,现在想想,这大概也是一种与所在城市建立联系的方式吧。
不用走马观花的打卡一个景点,也不用匆忙奔赴另一个景点,就像漫无目的开盲盒的过程,然后在这种漫游中,重新建立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希望自己以后能够更多的把这种城市漫步融入到自己的生活态度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