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它的工作核心是要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贯彻党和政府的要求,履行好国有企业应当担负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是夯实党执政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高度重视国有企业监督管理工作,在新形势下建立有力、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防止企业内部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这是一项任重道远,而意义深刻的工作。
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决策者乃至国有企业的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都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反腐败形势任务的判断,时刻保持警醒,深刻认识到腐败问题的严重危害,不断增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决消除存量、遏制增量,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持续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攻坚战、持久战。
一、当前国有基层企业纪检监督的现状及监督不到位的原因分析
(一)当前国有基层企业纪检监督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对于腐败的治理,无论是反腐败形式,还是反腐败力度都是空前的。十八大以来,更是将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官法》等一系列法规制度。与此同时,国有企业也按照中央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积极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和“一把手”监督制度,全力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以及企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国有企业监督体制机制等方面因素,在教育、制度、监督等多个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教育失位、制度空位、监督缺位等问题常有发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决遏制增量、削减存量”。6月3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发布会中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调查438.8万件、470.9万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4.3万件,处分11.2万人,立案数比2020年和2021年第一季度均有增长,数据的稳中有进表明,反腐败没有完成时,严的主基调必将始终如一、长期坚持。
在公布的各类案件中,我们不难发现,国有企业人员因思想滑坡、理想信念动摇、心理不平衡、抵御不住诱惑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例不胜枚举。这其中更重要的是企业“一把手”权利高度集中,有的企业还存在违规决策,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情况依然存在,权利缺乏制衡、监管不力等现象屡见不鲜。
“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目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正在进行时,企业内部“以效益为中心”,重生产、轻监管的理念依然占据主流。国有企业的经营决策者一般不是“企业家”,而是具有行政级别的“官员”,所看重的往往是只是业绩,而同级监督偏软,上级监督偏远的问题也就给了“一把手”以绝对的权力,因此也就出现了监督缺位的现象。
目前国有企业中普遍设置专职监督部门,主要进行纪检监督和审计监督,而监督工作基本停留在接受群众举报、对已暴露的问题进行查处等层面。只注重违法乱纪、索贿行贿查处,而轻视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决策失误等方面的监督。监督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很多国有企业负责人或关键岗位人员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监督说起来重要,用起来不要,使监督形同虚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