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云未醒
一
这些天我直接接触了14个刚参加完高考的考生。他们都从6月9日高考一结束就卸下担子逍遥到现在,那状态俨然人生大事已经完成,从此与考试山高路远两不相干。
直到今天6月23号出分了,开始填报志愿,他们才又紧张起来。
比他们更紧张的是家长。这些日子里,家长们一直在快马加鞭打探消息:报什么学校?填什么专业?是否有最佳平衡点?211高校、985高校在家长的选报名单里一列又一列地被增删,能给出些许建议的人一遍又一遍地被询问。甚至有一些家长不惜重金去求助志愿填报专业机构。
家长们的表现如临大敌。因为绝大多数家长都认可:起点的高低决定了人生的高低。无论孩子分数如何,都要报出一个最佳比值。于是乎,出现了高考前后的“家长热现象”,于是乎,出现了一个哭笑不得的名词:全民高考。
其实,不只高考,家长们历来对每一个“起点”严阵以待,从选择幼儿园开始,学前班、课外班、小学、初中、高中、文理分科、大学,每一步有关孩子未来的选择都是家长以功利俗世目的为圆心,以个人见识为半径谋划出的一个并不规则的圆。
只是,孩子的未来,难道不应该以孩子的爱好和感受为圆心吗?
二
相对于家长,孩子们的表现有点不以为然。一是因为十年寒窗苦,他们自幼儿园开始便把业余时间花在各种课外班补习班上,从没有痛痛快快玩过,如今终于有了个正大光明的理由与书山题海说拜拜,先享受几天眼前的无忧无虑再说,哪管以后的喜乐哀愁?
二是因为如今的孩子,尤其是大都市的孩子,十几年来见多了光怪陆离各式各样的生活方式,他们平时谈论的不是哪位科学家得了什么奖,为社会做了多大贡献,而是哪个游戏玩家哪个网模一夜爆红,谁的父母又给谁买了名牌等等。所以,人生对他们来说朝哪个方向走似乎都无所谓,现在不过是个路口。
三是因为,从小到大,自己的大事小情、大小决定都由父母来包办,自己只管上学,没有想法,即便有想法也大多被否决。既然自己从来不用“操心”,遇到人生选择这么大的事,父母又一定会冲锋陷阵,自己还瞎操个什么啥心呀?
所以,填报志愿的结果就是:孩子没想法,父母太功利。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功利地填报志愿。报得幸运,上了清华;报得不幸,差1分,从清华直落工商大。于是家长们越发相信:一招错,满盘皆输。
三
我们中国自古就有光耀门楣、衣锦还乡的说法,仿佛每一个孩子的高考分数和大学都不仅是自己的,更是家庭的脸面和未来。倘若一步报错丢了脸面,得用多少年才能抬起头来?
如果家长真的被这样的心理困扰,你就要问问自己了:你是要你孩子活出他自己的人生,还是活出你们全家人的期望?
倘若你要孩子活出他自己的人生,那么他选择做厨师专业、修车专业,你别拦他。倘若你要他活出你们全家人的期望,那不是你在这十几天里能焦急出的结果,那是你从孩子小的时候日夜守候引导的结果,是十几年的功夫。
你这里大包大揽地决定了他的方向,以后就要接得住他大起大落的心理和人生。
请问家长,工商大毕业的学生就不能成功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他自己选择这样的学校又有何不可呢?
再请问家长,你知道四年后的世界哪个行业将被取消,哪个行业会一枝独秀吗?你知道的只是现在的社会什么专业最火,什么专业冷门。你现在所能信奉的只是名校、985、211。
可是,根据供需理论,现在最火的专业,四年后孩子毕业时可能刚好是人满为患竞争最激烈的领域。那些四年前考上名校的学生现在不也和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一样在人才市场上一争长短吗?也就是说现在你处心积虑为孩子选报的专业,四年后很可能就是孩子水深火热的煎熬。
就算你神通广大,有专业人士为你精打细算打包票,你的孩子真的喜欢你给他选的学校和专业吗?
四
你可能要问,那依你说,志愿怎么填报?
我个人的观点是,专业的选择是第一位,学校的选择是第二位。
选择什么专业?
上策是遵从孩子的喜好,他喜欢啥就让他学啥。哪怕他成绩很好能考上北大计算机系,却偏偏想上工商大,或者特别喜欢养猪,你也可以鼓励他去学去做。谁说养猪就没出息?北大毕业生陈生和陆步轩卖猪肉,已经卖成了“猪肉王子”,如今陈生的上市公司“天地壹号”市值将近100亿人民币。
假如孩子喜欢文学,你偏认为学文学不好找工作,而让他改学法律,那他即便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律师,你却可能扼杀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
胡适先生当年出国留学的时,他哥哥反复强调“要学有用之学” 好找工作,千万别学文学、哲学之类“没饭吃的东西”,建议他学开矿或造铁路。因而胡适进入康奈尔大学时选择了农学。可是他对农学提不起兴趣,终于重新选择专业,转到文学院,终成一代文学大家。所以胡适1958年在发表演讲,谈到大学生专业选择时说:所学专业要按照“性之所近,力之所能”去选择,也就是说要跟着自己的兴趣走,而且这个兴趣按照自己的能力应该能够达到。这是他切身的体会。
大师的过人之处往往在于选错了还有魄力有能力扭转,回到正轨。我们常人往往是选错了就开弓没有回头箭。
怎样才不算选错?按照自己能达到的兴趣爱好去选。这样即使最后没有成名成家,也比较容易达到“爱好与事业一致”的幸福境界。
行业有冷热之分,工资有高下之别,只有爱好不分冷门、热门,它对于喜爱它的人来说永远都不会过时。
没有特别喜爱的专业咋办?选择那个比较喜爱的,把它培养成特别喜爱的呗。
至于同样的专业,选择哪所学校?没有定数。但一般来讲,选择的专业应排名靠前,而非仅仅是学校排名靠前。例如有些专业虽然北大清华也设立了,但按照该专业的排名却是另外某所大学排第一。
五
倘若孩子没有明确的喜好怎么办?
这是很多孩子的现状。十几年来,他们尚没有培养出自己特别感兴趣且能做的事。虽说这样的人生,真正的起点似乎有点晚,但也还可以弥补。
走不了上策,走中策呗。如果分数高,那你就尽量给他选一个较好的学校吧,如果分数一般,那就选择一个能够开眼界的城市,例如北京、上海等等你能数得出来的大中城市。这样他可以在大学里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培养自己健康的喜好,为以后的深造或者工作打基础。
你真的以为上了清华北大,棋局已定,人生从此一片坦途?上了二本三本便荆棘丛生,人生自此坎坷相伴?
等到孩子毕业找工作时,你会发现他能遇到各大名校毕业生与他一同面试,一旦他冲出重围,他们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平等的同事关系。业绩也不一定是他比人家低,他们很可能又站在了同一个起点上。
等孩子过了30岁再自己回头看看,他还会发现,任何一个阶段中,他都有机会改变和超越。只要他意识到了这一点,并真的去做,他的人生随时都可以再上一层楼。
所以,最重要的并不是他现在是哪个层次学校的学生,而是他能把自己培养成哪个层次学校的学生。而你,现在所应该做的是,在现有基础上有没有为他或者让他去选择这样一个平台。
人生并非仅仅是一盘棋局,没有一考定终身这回事,也没有起跑线输了终点线就一定输这回事。人生总有直上青云、一落千丈之际,也总有峰回路转、撼动乾坤之时。关于这一点,76岁开始画画,80岁才举办个人画展,100岁时生日被美国纽约州定为“Grandma Moses Day”的摩西奶奶的故事可以告诉你。
你只要知道,无论得意失意都不是人生的尽头,更不能代表人生的成败。你只要知道,人生可以重来,你就能够在最终撞线的那一刻对人生说,我此生无憾。
六
填报志愿的下策就是,你们全家人都觉得那个专业那个学校好,也许还有熟人在,就业也不愁,也许因为行业稳定,你们认为衣食无忧,可是孩子却十分不情愿,而你们苦口婆心软磨硬泡地让孩子填报了你们认定的那个志愿。
其实不需要孩子的十分不情愿,七分不情愿你就该打住了。你想要的衣食无忧并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生活。也许他就想上天入地闯荡生活,也许他就想积攒能力说走就走做个背包客。
倘若你真想让孩子守在你身边平平安安,或者一生无风无浪地稳定工作,还是那句话,那不是你在这十几天里靠一纸志愿就能拴住他的,那得是你从孩子小的时候起去引导的结果,是十几年的功夫。你得让他发自内心地认可了这个生活方式,才能水到渠成地收获他的守候。
徐帆主演的电影《洋妞到我家》中,她有一个朋友的女儿特别优秀,文体美全才,考上了哈佛大学,临行前还在国内开了自己的演唱会与粉丝告别。可是演出结束后,女孩儿却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好了,我毕业以后想找一个安静的小镇,简简单单的生活,教孩子们谈谈钢琴,读读书什么的。你们不会很失望吧?对不起妈妈,我太累了。”这就是让孩子为家庭的期望去努力可能会有的画面。
家长们所做的一切,倘若都是为了让孩子幸福,更应该在填报志愿时名白:不和别人对比,静下心来想想,对自己孩子来说,什么才是好志愿。
当然,并不是说填报志愿家长就什么都不管了,并不是说只让孩子自己去选,这个度还是要家长把握。倘若你从来没有培养他自己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那这个关键时刻,你也只能包办了。
如果在高考之前,家长应为孩子培养的能力都培养好了,相信孩子,他可以选择并且过好自己的人生。
关于应该培养孩子什么能力,个人认为,小学重在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初中重在健康开放的三观的养成,高中重在把为理想奋斗落实在行动上的执行力的培养,大学重在思维模式的培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不要害怕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这个世界属于剑走偏锋的人,让孩子自己去闯荡吧。所有能够在偏锋上行走并且没有触犯法律和道德两条底线的人,一定是有想法有能力的人。世界很大,可能性很多,别只把孩子禁锢在你自己能看到的天地里。
~~作者~~
云未醒,以笔为风,雕塑自己完成自己;以文为马,穿越世界拥抱世界。
图片来源: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