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我都能返璞归真,重拾本心。找到心中一抹边城。
若是读过沈从文的《边城》,便有一种想置身边城之中的想法,可你若真的到过那小镇边城却不止会赞不绝口,会萌生出一种想葬身于此的冲动。我读罢名著《边城》,心想这样的美景怕单靠想象恐怕任由你天马行空也只能是在脑海里浮现个隐约的背景,来不及勾勒就消失了。所以一经查询,果然真的有这样一座吊脚古镇。
最美不过一抹边城乘车入湘过湘水一路向西,在湘川交界的一个小脚落里便是凤凰古城,也就是沈从文书中的茶峒。站在边城旁边,一眼向小城深处望去,看着吊脚的小楼,河上往来的竹筏在招揽着客人,自此我是完全相信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句话了。对沈从文的写作水平有些怀疑却又更显钦佩。这样的景致但凡有美得追求的人,放在这里与水相依,每日站在吊脚楼上,喝着黄酒看着渡筏,三五年来也会拼凑出一本小说《边城》出来吧。从文不过是将这里的风景做个简单的复制粘贴吧。钦佩是因为这样的景致即使不加修饰的从镇头写到镇尾,也怕只有沈从文这样的大家,这样处身山水,喜好自然的作家才有这样的功底可以将这河水碾盘渡口小楼印在纸上吧。
比起文学史上的其他的大家,沈从文确实要显得寒酸一些,不爱读书的他只在私塾里混迹过几年。若要比起那些北大科班出生的作家,他沈从文的名字纵有几百页的文学史,也不定会在哪个边角才出现。私塾里的四书五经没有让他学好,到是儿时的山水市井的玩物让他学“坏”了。这一切给了他一个更广阔的素材,自然山水风土人情尽可写。没有高调没有呼喊,清澈干净最直接的描写,最简单的故事。像是一杯绿茶虽无沁鼻之香,却可以解渴。他的《边城》正是解了我们苦苦找寻的那份临水轻唱山河美得饥渴。醉翁亭要感谢欧阳修。凤凰古城要谢谢从文吧。
最美不过一抹边城游走在古镇之中,这里的一切刻意或不刻意的与书中贴近。水不至清,有鱼游走。摆渡人信口唱着当地的船歌,渡口的石板上长满青苔。抬头望着吊脚楼的姑娘,她的手绢落在你的身上,故意也好不故意也好,相视一个微笑。碰巧赶上端午仿照书中扔了十几只打鸭子在水中任由你去捉,男子们纷纷跳下水去想在心爱的姑娘面前表现一把,女孩们一边看着衣物,嘴里喊着加油。夜幕降临,楼外灯笼亮了。猜想今夜会不会有那个男子仿照二老到心爱的姑娘楼下唱着情歌。
古镇的一切都照着边城书中模仿着,开店的招牌做成那个年代的样子撑竹筏的船夫穿着那时候的衣服,还特地做个一个水车,也许做的天衣无缝。可再怎么相似我们终归是不能进入书本里的那个世界的。船夫抽的烟早就不是那时候的旱烟,酒也不再是自家酿好装在葫芦里而是贴好了标签的瓶装酒,古镇的人再热情也不会请你上楼去喝一杯茶,除非你买了他家的东西。就算让这一切的漏洞统统弥补好,也找不到那种书里的感觉。也许是因为时间差的太久了,也许是因为少了一个翠翠,少了老船夫,少了大佬二佬,少了那条黄狗。
最美不过一抹边城最美不过一抹边城,若真的是书中那样,我宁愿拿着一个相机或者索性相机也不要,一个人什么都不带,躺在竹筏上在河里游荡,若是没人叫醒我我就一直躺着。但是今天我只会对这里的美景多加赞叹,多拍几张照片,多看几眼。书中的人情沈从文在动笔了二十三年之后才不舍的离开完结,《边城》所动人的不止是它的景致,可今天我们也只能对着风景发呆了。继续着雅兴吧,至少风景和书里一样它是真的,至于其余的部分,也只能回去再读一遍《边城》,想象着翠翠偷偷告诉我她是喜欢大佬还是二佬了。多看几眼吧,等回到城里连这样的风景都没有了。
书里的故事没有书外的人,可书外的人却想有书里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