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云(江西瑞金)
(入选2016年“一带一路”中国楹联文化翠峰山高峰论坛)
2016年5月与甘肃舟曲获奖联作合影 本文作者手机拍摄于右任是陕西三原人,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被誉为当代草圣、近代书圣。其楹联创作数量不多,但多副作品流传甚广,为世所重。分析于右任楹联创作的特点,观照当前楹联创作状况,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于右任楹联创作的特点
于右任联语大致分自题、题署、贺赠、哀挽等类,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
一是辞切情深。
切,即恳切、峻切;深,即深沉、深厚。饱含深沉、浓烈、鲜明的感情,是于右任联语思想内容的一大特点。
如自题联:
换太平以颈血,
爱自由如发妻。
作者年少激进,立志反清救国,效法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披头散发,脱衣光膀,右手握刀,请人拍照留念,印于诗集扉页,并自题此联。联语直抒胸臆,情绪激越,表达了作者为国家太平和人民自由生死不渝的献身精神。100多年后读来犹令人血脉贲张,激情澎湃。
又如挽井勿幕联:
我哭井勿幕,耿耿爱国热忱,不亚宋渔父;
谁言李栋才,明明杀人凶犯,就是陈树藩。
于右任与井勿幕两人真正合作共事之日仅短短月余。听闻噩耗,于悲痛万分,遂写下此挽联。联语歌颂了井忠心耿耿的爱国热忱,表达了对杀人凶手的切齿痛恨。“明明”“就是”,言辞激切,感情激愤。直呼凶手姓名,希望严惩,这在挽联中洵不多见。尽管史学界对真正的凶手尚无定论,但就联论联,作者的爱憎之情跃然立现。
又如挽宋教仁联:
我不为私交哭,我不为民立报与国民党哭,我为中华民国前途哭;
君岂与武贼仇,君岂与应桂馨和洪述祖仇,君与专制魔王余孽仇。
作者摒弃“驾鹤归西”“英名千古”等挽联惯常用语,以排比手法,一针见血地直指宋教仁之死背后的真正凶手,痛陈对国家的巨大损失,读来让人痛快淋漓。此联亦直呼凶手姓名,表达了对志士的深深惋惜、对凶手的深切痛恨之情。
2016年5月出席 “一带一路”中国楹联文化翠峰山高峰论坛,本文作者手机拍摄二是言短意长。
于右任联语绝大部分是短联,少数中长联。短联以五、七言为主,也有四言、六言。短联之作,虽形制短小,却语意悠长、令人回味。
如题陕西省留坝县庙台子镇张良庙联:
辞汉万户,
送秦一椎。
作为汉朝开国功臣,张良可写之处甚多。作者却惜墨如金,用寥寥8字高度概括其一生两大重要事件:椎刺秦始皇,辞封万户侯。全联鲜明地凸显了张良智勇双全的形象,成为同题联中的名作,堪与题韩信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媲美。“辞”“送”“汉”“秦”“万”“一”之对仗亦极工巧。
又如题广东省江门市外海镇陈少白墓联:
中山三友,
外海一人。
陈少白、杨鹤龄、尤烈并称“中山三友”,与孙中山志同道合。4人立誓“四人一心,复国是从”,被称为“四大寇”。此联8个字对陈少白一生作了高度评价。上联将陈与孙并提,陡然抬高身份,突出其为革命作出的贡献;下联点出陈的籍贯,突出其为家乡争光。“中山”“外海”“三友”“一人”之对仗,极为工巧。
三是语俗义明。
于右任大部分联语通俗明了,明白如话,没有诘屈聱牙的词汇,没有生僻繁复的典故,读者易懂易记。
如题江苏省南京市钟山明孝陵联:
与钟山终古,
为民族争光。
贺李石曾80岁寿诞联:
是革命老兵,亦文化斗士;
喜故人上寿,有仙侣同心。
题南洋华侨建关帝庙联:
忠义二字,团结了中华儿女;
春秋一书,代表着民族精神。
以上3联皆无典故,通俗易懂,甚至直如白话。即使运用典故,于右任联语也不显得晦涩难懂,不必查找辞书。如挽朱少屏联:
报国填沧海,
成仁重泰山。
上下联分别用“精卫填海”和“泰山鸿毛”这两个众所周知的典故,增加了挽联的厚重感。
又如挽孙中山联:
总四十年胼手胝足之工,直是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历程中揖让征诛,举同尘土;
流九万里志士劳民之泪,始知其来也有因,其生也有自,瞑目后精神肝胆,犹照人寰。
此长联只“胼手胝足”一词稍显生僻,但也不费解。其他典故亦不算太生僻。“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典出张载《张子语录》,“揖让征诛”典出《荀子》,“尘土”似典出岳飞《满江红》,“其生也有自”典出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其实即使不知其出处,对联意理解也影响不大。
四是律随心运。
对联语的格律,如平仄安排,于右任并不完全遵守现在普遍认定的相粘相对的规则,哪怕是五言、七言这类律句,甚至下联必平也被突破。特别是对集句联等特殊联语,作者更是大胆突破藩篱,不受拘牵,随心安排格律。
如自题联:
荷风送香气,
松月生夜凉。
上下联均失粘,因是集句联,可从宽视之。上下联分别集自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又如自题联:
当无事时自固气,
大有为者能知人。
按律句规则一般视为失粘。但此联大处的节奏点可定在第4字,故亦可视为未失粘。再题陕西省留坝县庙台子镇张良庙联:“不从赤松子,安报黄石公”,亦当从大处(即第2字)定节奏点。
再如赠蒋经国联:
计利当计天下利,
求名应求万世名。
此联为于右任最著名的联语之一,立意精警高远,富含哲理经常被人引用。作者并不反对追求名利,但认为人不应当算计一己之私利,贪求一时之小名;而应当谋划造福天下的公利,追求千秋不朽的大名。不仅表达了作者胸怀天下、筹谋万世的胸怀,对受赠者也极具警策意义。从格律上看,此联平仄明显失粘,“天下”对“万世”的对仗亦不工。但作者没有整成类似“谋利当谋天下利,得名勿得眼前名”这样平仄对仗中规中矩的联句,说明作者心中自有一杆秤。
又如赠雅云女士联: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
座中佳士,左右修竹。
此联为集句联。集自司空图《诗品•典雅》前4句。但按照一般规则,下联尾字应为平声,明显犯了作联大忌。因是集句,故似可通融。
再看自题养生联:
不思八九,
常想一二。
据说此联悬挂在于右任客厅,还有横批“如意”,因富含哲理而非常著名。下联尾字仄声,亦出律,但只是迫不得已,亦偶尔为之,故不能视为病联。
二、于右任楹联创作的启示
于右任楹联创作对当前联人有什么启示呢?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4点:
一是从无字处作联。
周恩来有副名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套用一下,作联亦应“从无字句处”开始。所谓“无字句处”,其实与陆游所云“诗外功夫”道理一样。楹联的格律短时间不难掌握,但无字句处、联外功夫却要用一生去追求。什么是无字句处、联外功夫?做人,无疑是其中重要内容。正是由于热爱国家、关心民生,于右任才能写出“换太平以颈血,爱自由如发妻”这样情感深挚的豪语;正是由于胸怀包容、目光远大,于右任才能写出“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这样振聋发聩的哲语。试想,假如于右任像汪精卫一样卖国求荣,那么即使让人们记住了“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样慷慨激昂的诗句,也甩不去汉奸国贼的千古骂名。所以,对于联人来说,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精神、品格,是最为重要的一途。仅仅妆点“四海”“千秋”之类“大词”,不足以让联语顿时高大上。晚清联家曾国藩将衡量文章的标准定为:器识、气势、情韵、趣味。此8字也适用于楹联。曾文正公把器识置于首位是颇有见地的。笔者认为,这个器识,就是胸怀、境界、格调。它不仅决定一个人精神境界的高低,也决定一个人联语水平的高低。今人学联,用功于作法技巧者多,于做人修道者少,实乃舍本逐末。
二是从简短处作联。
于右任联语大部分为短联,固然有便于书写等实用方面的原因,但深层恐怕还在于作者认为楹联这种文体以短为正,以短为长,以短为宜。从文化学养和创作实践来看,于右任不可能不会写长联。虽然联之长短只是形制的差异,并无优劣之分;但短联无疑更有难度,更能考验作者,更能体现楹联的“正宗”。你能用四五个字表达别人用十几二十个字才能表达的内容,自然更能体现你的水平。于右任不少联语广为流传,除内容之外,短小是一个重要原因。遗憾的是,今人写联似乎有越写越长的趋势。短联如四、五、七言联很少见到,写得极佳的短联更是凤毛麟角。印象较深的极佳短联,有如下3副。网友怀抱昆仑题雪联:“始于纷乱,终作清白。”李成炳题四川省叙永县江门古寨石磨联:“一声石磨动,三省豆花香。”胡剑题江西省九江县中华贤母园岳母馆联:“四字针针血,三春缕缕晖。”这些联语言简意赅,体现了楹联的长处。当然,笔者并不反对中长联,但当中长联鲜有可观者,甚至沦为裹脚布之时,呼唤短联则成为联坛的强音。笔者也有反思。如题河南省商丘古城穆氏四合院联:“念祖先惟艰辛创业,始留得房八十间,田一百亩;望儿孙莫坐享守成,须记取读五千卷,行九万程。”虽侥幸入选,但自觉略无新意。作为四合院联,实在无必要写这么冗长,完全可以写得更精练。
三是从明白处作联。
于右任学识渊博,完全可以用华丽辞藻、生僻典故逞才炫学,但综观其联语,丝毫没有旧社会文人“掉书袋”的习气。语言通俗而不失为典雅,明白晓畅而不流于浅陋。总之是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反观当下联界,有些人为了显示高深,不惜“铤而走险”,剑走偏锋,走奇幻险怪一路,用语古奥,肆意跳跃,令读者不明所以,恐怕其自己也不知所云。特别是一些嵌字联,往往语句都不通,更遑论嵌字之巧妙。楹联语言的准确和通畅,这是读者理解和鉴赏的基础。创新和个性,都必须以此为基础,否则审美共鸣和审美愉悦无从谈起。所以,对联人特别是初学者来说,老老实实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在此基础上恰当运用,方是正途。
四是从出格处作联。
《红楼梦》作者借林黛玉之口谈作诗时云:“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这是说当内容和形式发生难以兼容的冲突,形式必须迁就内容。作诗如此,作联亦应如此。然而对这一问题,联界至今还未形成统一认识。我们不妨看看于右任对联语格律的处理,或许可以得到启示。如前面分析,于右任心中恐怕没有什么必须死守的联律,平仄、对仗服从于内容,服从于“我心”。形式为内容服务,尽管于右任那时可能没有这样的说法,但作者无疑是遵循的。笔者也作过有意突破格律的尝试。如题刘大绅联:“遗爱在齐鲁,论赈民忤吏,理庵如清风,寄庵如霖雨;播声遍洱滇,视传道著文,介庵为后继,升庵为先型。”题纪晓岚联:“遥相呼异代文宗,宋文忠一肚皮不合时宜,清文达满烟袋尽装学问;各自占翰林春色,解春雨嘉绩著永乐大典,纪春帆高名垂四库全书。”题2016年春联:“奋将金棒,扫清八十一重雾;化作花针,绣出五十六幅春。”这些联语可能会被认为或平仄失粘、失替,或不规则重字。虽有待检验,但我不会停止作出格联的尝试。
为表达对于右任先生的敬仰之情,笔者曾拟一题于右任鹤顶格联:“右军身后有书圣,任甫海隅念放翁。”任甫,梁启超字。于右任晚年作《望大陆》诗,一名《国殇》,以寄寓家国之痛。梁启超变法后亡命东瀛,读陆游诗,题《读陆放翁集》诗4首,寄托异国孤身、异代同心之感,于首篇自注云:“中国诗家无不言从军苦者,惟放翁则慕为国殇,至老不衰。”于右任读陆、梁之诗,亦当起追念之心至于痛哭流涕也。放翁放翁,放逐天涯一老翁。陆放翁之《示儿》,于右任之《望大陆》,堪称绝笔双璧。于右任诗词和楹联中蕴含的家国情怀、生命意识,最值得我们后人学习与继承。
网友评论